第(2/3)頁 ??鄭和還是之前的那副模樣,除了發(fā)型有點(diǎn)變化,似乎并沒有什么大的改變。 ??“哦,這么快?”朱棣有些驚喜地說道:“快,快傳他們進(jìn)來!” 不過盞茶的功夫,朱松就帶著朱玄焜走了進(jìn)來,朱玄焜的手上還拿著個精致的小盒子,也不知道里頭裝得是什么。 “臣弟朱松見過萬歲!” “臣侄朱玄焜見過萬歲!” 兩父子中規(guī)中矩地向朱棣行禮。 “哈哈哈,請起,快快請起!”朱棣哈哈大笑著迎了上去,“松弟,玄焜,你們倆這一走就是一年的時間,當(dāng)真是讓朕想得好苦啊!” “皇兄,這三年多的時間,臣弟總算是將歐洲和非洲給巡查完了,再有外出任務(wù),你可別找臣弟了。”人朱棣說得多煽情啊,朱松可倒好,直接給人懟了回去,典型地不會聊天嘛。 “呃……”朱棣被朱松噎了一嗓子,臉上難得閃過尷尬之色,“行了,行了!幾大洲的事務(wù),已經(jīng)步入了正軌,你現(xiàn)在想休息多長時間修辭多長時間,朕絕對不會打攪你的!” “那就行,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朱松夸張地?fù)崃藫嵝乜冢笠粩[手,道:“玄焜,把之前準(zhǔn)備好的東西,給你四皇伯。” “是。”朱玄焜順從地應(yīng)了一聲,直接把手里的小箱子交給了朱棣。 “這是什么?”朱棣好奇地問了一句,同時打開了那盒子,發(fā)現(xiàn)里面是一支漂亮的黑色手.槍,手.槍為9mm口徑,其樣式和之前火器營研制出來的54式差不多,不過在這性能方面卻是大幅度提高了起來。 除此之外,在槍的旁邊,還有一小盒金黃色的子彈,大概一百枚左右。 一瞧見這把槍,朱棣就喜歡上了,直接掏了出來,在手上嘗試了一下。 火器營的火器,只要出了精品,絕對就會忘皇宮里頭送,從最開始的火銃,一直到之前的54式手.槍,朱棣這里都有特制的精品,并且他單獨(dú)開了一個秘庫,用來擺放這些珍貴的火器。 每隔一段時間,朱棣還會從秘庫中挑一兩樣武器出來,找地方去試靶,到現(xiàn)在,雖說稱不上是神槍手,但二十丈之內(nèi)百發(fā)百中,愛是沒問題的。 所以,對于大明的各種火器,朱棣也可以說是門清。 槍剛一上手,朱棣的眼睛就亮了起來:“松弟,這槍?” “嘿嘿,這東西可是火器營最新研制出來的,因?yàn)樗x用的材質(zhì)不同,所以它的性能比之它的前身54式,強(qiáng)得可不是一星半點(diǎn)。”朱松頗有些得意地笑了起來,“四皇兄,這把槍叫做92式,可以說是咱們大明,自有火器營以來,最先進(jìn)的火器!” “好東西,好東西!”朱棣愛不釋手地?fù)崦种械男∏蓸屩В溃骸斑@東西的產(chǎn)量如何?” “一支!”朱松伸出了一根手指,“就這么一支!” “有心了。”朱棣點(diǎn)點(diǎn)頭,可是回頭一琢磨,這事不對啊,“小子,你是不是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嘿,四皇兄你可別冤枉臣弟。”朱松立馬叫嚷了起來,“你這一個巡察使的任務(wù),我一干就是三年,這好容易巡查完了,回來了,你還想打發(fā)我出去干活不成?” “就這事?”朱棣有些哭笑不得地說道:“行了,行了,眼下除了咱們大明本土之外,其他大洲的建設(shè)也已經(jīng)步入了正軌,也用不到你了,你愿意好好休息就好好休息吧。” “有你這話就成了。”朱松放下心來,總算是不用去干活,往外跑了。 “怎么樣,這次打算在北平開府嗎?”朱棣將槍放回錦盒,問道:“你還真是有先見之明,當(dāng)年你向朕要了兩塊地,分別在南京和北平府,而今,北平的韓王府也建成多年了,難不成你還要回南京城嗎?” “南京還是要回的,畢竟妙妙她們都還在南京,我總不能將他們丟下不要吧?”朱松搔了搔額頭,“等我回南京城住一段時間吧,就把玄焜留在這邊好了,王府的布置,都交給他了。” “你倒是會當(dāng)甩手掌柜。”朱棣沒好氣地瞪了朱松一眼,“也罷。玄焜,有什么需要的,盡管和四皇伯說,” “四皇伯,侄兒沒什么想要您要的……”朱玄焜想了想,道:“只是您能不能賞賜給侄兒一個牌子,能夠隨意出入工部,并且能夠命令工部的匠人們。” “小事爾。”朱棣點(diǎn)點(diǎn)頭,對鄭和道:“鄭和,去將七部的牌子拿過來。玄焜,有了這牌子,你就能隨意調(diào)遣七部的人,你拿去吧。” “謝四皇伯賞賜。”朱玄焜很干脆地接過了金牌。 “行了,今兒晌午,你們爺倆也別走了,就陪朕好好喝一頓酒吧。”朱棣拍了拍手,“鄭和,你去吩咐御廚準(zhǔn)備一些藥膳,別忘了告訴他們,就說漢王來了,他們就知道做什么膳食了。” “是!”鄭和躬身退了下來。 …… 在北平城停留了有一個月的時間,朱松就直接丟下兒子,帶著自己從歐非帶回來的東西,回了南京。 南京外的韓王府,已經(jīng)收到消息的徐妙錦她們,直接等在了門口。 一大家子人熱情地打著招呼,朱松就直接回了大廳,將那一箱箱的東西搬了進(jìn)去,打開來,珠光寶氣地讓眾人挑選。 甭管是徐妙錦、徐婉君、宋茗琳,還是白福、劉長生、韓青山他們,幾乎韓王府的每一個人,就連那些進(jìn)府好多年的仆人們,都被朱松發(fā)下了獎賞。 就這樣,朱松悠閑的日子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