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鼓聲震天動地而響,似乎在下一刻,.周遭戰場所有一切,都籠罩在這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當中。 衣衫雜亂的百姓,只是艱辛的挽著數十輛櫓車,麻木的朝前。若是換了已經在易州城墻下打得麻木,死傷得已經開始變得無動于衷的董大郎所部,這個時候,絕對不會再辛辛苦苦做這樣的攻具,然后跟在后面限制自己朝前的速度。易州殘破若此,城墻上頭,還不知道能有幾個能站起來的守軍,羽箭守具,都使用干凈,這個時候,赤膊上了也罷! 可董大郎所部,同樣是打得精疲力竭。除了董大郎披甲挽盾持刀,和數十名麾下將佐沖在頭里,其他的人只是如行尸走肉一般跟在大隊里頭。 攻城主力,已經換成契丹軍和奚軍。他們初上戰場,而且心思都在燕京,雖然遂行軍令,參與攻城,但是也絕沒有了當初在白溝河背水一戰的哀兵銳氣。易州殘破得仿佛一腳就能踢倒,這個時候,還是輕易不要冒什么太大風險,把性命丟在這個已經已經頓得深惡痛絕的易州城邊! 易州城墻下的土地,因為經歷了太多人的踐踏,吸滿了太多人的鮮血,已經變得泥濘不堪。數十輛笨重的櫓車,只是在緩慢的向前爬行,櫓車之前,是挽著長繩的百姓民夫在艱難的朝前掙扎。 大隊大隊的遼軍,只是擁擠在櫓車之后,一邊跟著前行,一邊大聲吶喊,兵刃敲擊在盾牌上頭,蓬蓬作響,應和著鼓聲。蕭干已經將家底全部拿了出來,除了身邊數百最為精銳的重甲親兵——一支不遜于白梃兵的契丹精騎,其他留在易州城下的契丹奚人騎軍,全部下馬掃數上陣。 吼聲雖然高昂,可是前進的腳步并不甚快。饒是如此,這鋪天蓋地的人浪,從易州城上望下,仍然讓不多守軍,興起抵抗不能之念! 易州,保不住了! 董大郎渾身重甲,頭盔下面,還戴著面甲,只是在一輛櫓車后面。如此沉重的披掛加于他高壯的身上,也一點沒有阻礙他的動作。他挽盾持刀,幾次不耐煩的想要越過櫓車,沖到前頭去,直撲城墻缺口,卻被他的部下死死拉住:“都管,俺們慢些,給俺們留點種子罷!蕭大王所部看了幾天戲,今天俺們也就隨大流也罷…………這個世道,沒了兵,俺們什么都不是,俺們現在少不得都管!” 董大郎少了往日的沉穩,今天勝券在握之時,卻渾身滿滿的都是焦躁。他奮力甩了幾下,卻沒有甩開身后將佐拉著的他的手臂。最后只得耐著性子,不住回頭向東看去。遼軍大隊騎軍旗號正在遠處招展,太陽從東而升,向著戰場灑下萬千光芒,照得天地之間,一片通透。無數戰士正在這個戰場,隨著蕭干號令東西調動,在自己身后,蕭干旗號正獵獵招展。而那四軍大王,就坐鎮在那里,差遣號令萬千虎賁,要竟全功。 為什么這蕭干就是不走,為什么自己如此豪杰,要聽別人的號令! 不知道為什么,董大郎今日心就是靜不下來,宋人可能是疑兵,他是自小就披發上陣的。戰場嗅覺靈敏,如何判斷不出來。蕭干所為,雖然略略顯得有點做作,對付疑兵,以靜制動就好,不必這樣大張旗鼓。可是也還算是穩妥堅決。易州已經是囊中之物了。郭藥師,也絕對不會看到明日升起的太陽,可是不知道為什么,他心里就是覺得焦躁得無從著力也似! 這宋軍統帥是誰,帶著不多人馬,北渡白溝河,深入遼境,搶下涿州,淶水河邊大破遼軍精銳,現在又直逼到易州城下,如此堅決,如此義無反顧? 在千軍萬馬的呼號聲中,一聲悠長肅殺的號角聲音,在東面遠處響起。如此微弱,卻如此的驚心動魄,撕破了轟雷一般響動的震天鼓聲,一直傳到了易州城西的蕭蕭易水之上,仿佛在這一刻,就卷起了一千年的波浪! 董大郎面甲下瞳孔收縮,易州東面太遠,蕭言出現的地方,他完全分辨不清楚。可是從東面大軍陣列深處,傳來的呼喊聲音,卻分辨得清清楚楚! 櫓車后面大隊大隊的攻城士卒,都掉轉過頭,身后土丘,蕭干同樣回首,那么隔得這么遠,董大郎也能感受到蕭干在這一刻目瞪口呆的表情! 所謂宋軍疑兵,竟然敢漏夜越過崇山峻嶺,挾著萬道陽光出現在易州之東,直面遼人大軍。并且以號聲宣示,他們來了,他們擊敗遼國的四軍大王,拯救郭藥師,將涿易二州,掌握在他們手中! 這還是疑兵么?或者在他們之后,有烏云蔽日般的宋軍,旗號遮天,盔甲閃亮,兵刃林立如莽莽叢林,在鋪天蓋地的涌來,這支小小疑兵,正是有這樣的倚靠,才敢前行直沖得如此鋒銳? 宋軍來了,宋軍居然來了,宋軍真的來了! 董大郎猛的大喝一聲,甩開身邊拉著他的將佐。一個箭步,就從櫓車旁邊沖出,跳過坍塌的長濠,一人一刀,直撲向易州城墻! “直娘賊,殺了郭藥師!” ~~~~~~~~~~~~~~~~~~~~~~~~~~~~~~~~~~~~~~~~~~~~~~~~~~~~~~在易州城頭,郭藥師從天明起,就一直臉色灰敗的看著遼人集結起的萬千大軍,看著遼人大隊向東而行。在夜間,遼人突然分兵的時候,他和甄五臣還有一絲欣喜,援軍真的來的?慘敗之后的宋軍,竟然有如此心氣,如此鋒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殺到了易州? 但是當看到遼軍萬千火把,直涌向東,至少分出了五六千人出去,人喊馬嘶的前行。這點希望,也就破滅。宋軍援軍就是來了,也來不及救下易州!面前大軍若此,又是遼人精銳,就算是他,要籌劃一場主力會戰擊破遼軍,沒有幾日的調整部署也來不及,焉能這么直挺挺的不顧一切就撞上來? 他一直守在城頭不退,卻連拿起兵刃的氣力都沒有。究其本心,無非是想找一個死所而已。 梟雄夢斷,除了就死,還有什么選擇?落到董大郎手里,自己也別想茍延殘喘。 一夜里頭,他和甄五臣都是無話,兩人一坐一臥,偶爾對視,都是苦笑。 也罷,也罷! 天色放亮的時候,遼軍擂起鼓號,大隊大隊集結好的攻城部伍開始緩慢向前。城頭之上,連準備站起來抵抗的守卒都沒有幾個。大家無非閉目待死而已。 郭藥師支撐著城垛勉強起身,也不在意隨時會撲面而來的箭雨了,只是看著眼前山川大地,看著黑壓壓涌來的人浪哈哈一笑:“原來男兒末路,是這么回事!” 號角聲在遠處響起,撕破了遼軍鼓號之聲,直直撲向易州。這號角聲音,在東! 甄五臣猛的從矛桿搭成的擔架上頭起身,獨臂東指:“都管,那是什么?” 郭藥師呆呆的向東而看,嘴角蠕動了幾下。蕭干旗號所在的土堆上頭,同樣引發了一陣騷動。易州左近,萬千戰士,同時引頸而東! 巨大的呼號聲音,從遼軍軍陣深處響起,讓在場所有人,不管城上城下,都立腳不定! 神采在一瞬間,就全部回到了郭藥師身上。所謂梟雄,就是有一線希望都不會放棄,只會咬牙堅持到底。除非所有路都已經走絕!雖然號角響起的地方,離易州城還有數十里。那里情勢,也完全分辨不清。可是郭藥師已經挺直了腰桿。 男人的精氣神,就全部在腰上。脊梁骨一硬,天塌下來也扛得住!郭藥師猛的回頭:“城墻不可守,俺們兵不多!退守易州知州衙署,那里小而堅,俺們咬咬牙齒,能守到援軍到來!除非蕭干這廝,想在易州城下來場決戰,把燕京丟給別人!” 甄五臣支撐著想爬起:“俺在這里給都管斷后,拖一些時間是一些!” 郭藥師卻猛的擺手:“五臣,你哪里打得動!阿蓉也少不了你這個叔子!” 他轉頭四下一望:“誰的性命,是俺郭藥師全下來的,到俺這里來!” 他這一聲,讓城頭呆呆的朝東而看的士卒們都是一動,少頃之間,就有百十條漢子,渾身又是泥又是血,衣甲俱殘,朝著郭藥師這里涌來。 郭藥師和他們對視一眼,眼睛里涌出了淚水,突然拜下:“受某郭藥師一拜!諸位身后事,某自當任之,就請諸位斷后了!你們尸骨,某當厚葬,有家眷的,某自然照料,孤身一人的,某也給你們續絕嗣,到了地下,不怕擔心凍著餓著,來世俺們再當兄弟…………也說不準,俺們這次還是一起到地下鬧個天翻地覆去!” 百十名士卒,都坦然受了郭藥師一禮,一個小軍官模樣的人咬牙叫道:“活到現在,都是賺了,俺就是瞧不得董大郎這廝得意,都管,你們且走,俺們和董大郎分個生死!” 郭藥師支撐著站起,這個時候,城下董大郎已經越眾而出,雖然只是孤身一人,卻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吼聲,持盾挽刀,大步沖向城墻的塌陷處! 在他身后,董大郎部下呆了一下,也同時發出受傷困獸一般的吼叫聲音,從櫓車兩旁涌出,跟在董大郎身后,直直撲了過來! 拉櫓車的百姓,還有櫓車后頭的大隊遼軍,一時都失卻了反應,只是呆呆的看著眼前一切。這場戰事,走到現在,已經混亂得難以理解。是戰是走,誰也說不準。大家只有一個念頭,這易州之戰,是董大郎和郭藥師之間的恩怨,俺們為什么要在這里,難道還要以如此疲兵,在此和宋人決戰不成? 郭藥師在城頭哈哈大笑,指著當先撲來的董大郎贊道:“不愧是某家虎子!” 十幾名帶傷親兵已經撲上,拉著郭藥師就朝城下退,剩下的抬起甄五臣,招攬流散,只是掉頭下城奔向易州知州衙署。留下的死士,那帶隊小軍官只是揮臂:“走!都管你走!俺孤家寡人,也不要繼嗣,生平就愛玩娘們兒,到時候給俺燒幾個活的就成!” 看著郭藥師下城,那些死士同樣凄厲慘叫,紛紛跳城,只涌向城墻塌陷處,就準備在董大郎撲來的方向,死死擋住他! ~~~~~~~~~~~~~~~~~~~~~~~~~~~~~~~~~~~~~~~~~~~~~~~~~~~~~~~~~土堆上頭,蕭干站在自己旗號之下,只是看向東面,易州如何,他甚至連多關心一點的心思都沒有。 他高瘦的身子只是在那里微微的顫抖,捏著拳頭咬牙道:“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宋軍只是疑兵,某調度判斷,絕不會錯…………他們怎么敢直撲過來?” 麾下幾個奚人將領撲了過來,拜倒在地:“大王,走吧!回燕京!俺們輜重匱乏,羽箭都射光,軍心思歸,戰不得了!更不用說燕京城現在李處溫李郎都已經死了!宋人不是知道燕京內亂,絕無膽量撲來這么快…………前鋒雖然不多,但都是宋軍精銳,在后頭,就是宋人鋪天蓋地的大隊!涿易二州保不住了,俺們回燕京修整,在高粱河還可拒敵,再將他們打回去就是!” 契丹將領,同樣臉色鐵青。宋人直撲而來,那么說明,燕京內亂的消息,可能是真的,只是還沒傳到這易州荒僻之地來。燕京一時已經絕難給他們支持。宋軍敢于直擊而來,說明只能是大軍全師而來,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在這里和宋軍展開曠日持久的會戰! 他們比起奚人將領更多了一層心思,回轉燕京的話,到底是站在大石林牙這一邊,還是在蕭干大王這一邊?單單這個念頭橫在胸中,就讓契丹軍將,再無半點在這里作戰抵抗的意志! 蕭干猛的呼哨一聲,忠實親衛,已經將他的馬牽了過來,蕭干眼睛也泛起了血絲,翻身上馬,數百重騎同時上馬,只是簇擁著他。 “這宋人統帥是誰?如此豪杰,如此英銳!非我大遼之福分!某要親眼看看,他是不是真敢直撲而來,某要看著!不擒斬此人,某誓不回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