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燕云亂 第一百二十章 大計-《宋時歸》
第(1/3)頁
在高梁河南岸,大宋西軍前鋒諸營,.
在劉延慶決斷盡快全師北上,并且得到童貫的許可之后。龐大的西軍陣營,在劉延慶的督促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行動起來。
環慶軍做為先鋒,已經抵達了高梁河南岸。秦鳳軍居左翼,熙和軍居右翼,涇源軍為后殿,擺出了好大陣勢。
各路宋軍的輕騎哨探,甚至都渡過了高梁河,前出十余里哨探,得到的軍情回報就是蕭干所部已經拔營而去,似乎不敢和西軍堂皇陣容在高梁河左近硬撼,而是企圖在燕京背城借一,做最后的決戰。
軍情傳來,做為這次主力進擊的環慶軍,上下都士氣大振。各種各樣的準備工作,都在加速進行,劉延慶的老營,也終于移到了離高梁河不過數里的地方,這是這些年來,劉延慶最為靠近戰線的一次。
他一到前線,就再度召開了諸軍的軍議,誰都知道,這次軍議就是做最后進軍的部署,軍議一了,大宋西軍以數萬環慶軍為前鋒,就要北渡高梁河,直抵燕京城下!
~~~~~~~~~~~~~~~~~~~~~~~~~~~~~~~~~~~~~~~~~~~~~~~~~~劉延慶的老營,這次是匆匆而立的,借了一個前移之軍的營盤。劉延慶再貪圖享受,也沒時間細細整治這個營盤了,估計也存著早日進燕京城,找個好宮室安頓下來的打算,也就懶得在這前線荒郊野外的營頭花心思了。燕京城財貨山積,又是一份海大的功績,早點進燕京城,比什么都要緊!
現下這個營盤當中,滿滿當當的都是各路相公帶來的親衛們,此次軍議,除了諸軍相公,又觀察使,防御使,團練使銜頭,領一營或者一廂軍馬的諸軍中堅大將,也來了不少。他們的親衛卻連大營都不能進,只是在外頭安頓。
各路將領的親衛,這個時候反正主將也不在身邊,都一群群的低聲談笑著。這次環慶軍打的是先鋒,行動也還算積極,讓人頗能刮目相看。涇源軍秦鳳軍熙和軍的人馬和他們似乎也少了許多芥蒂,還能拉拉交情。
這些大宋西軍將士不分你我的在那里談笑,卻有十幾名佩戴著神武常勝軍符號的親衛們尷尬的立在一旁,誰都不和他們招呼一聲,投過來的目光也都是冷冷的。不時還有風言風語飄過來。
“…………什么玩意兒,蕭宣贊好不好歹不歹在涿易二州立下了天大的功勞,現在北上,也算是為大軍衛護側翼。劉太尉當日雖然要接手他的后路大營,也沒想了要搶他的神武常勝軍!那趙良嗣也是南歸降人,不見他北伐的時候流一滴血,白溝河慘敗之后也是當了縮頭烏龜,不見有一策獻上,現在卻在背后動人家的手,搶了蕭宣贊的營頭!怎么不叫將士寒心?”
“…………直娘賊,誰說不是這個道理?打仗不成,害人拿手,現在還腆著臉去參加軍議了,誰指望他們能派上用場來著?”
“…………就讓他們瞧著罷!反正這場大功,沒他們的份了。劉太尉可不會讓那鳥趙宣贊和郭藥師白白得了彩頭!這些降卒也是,蕭宣贊能全他們性命,已經是造化,不知道知恩圖報,非要回到郭藥師手底下,其心還是不馴!怎么,還指望再在這燕云之地扯出常勝軍的旗號不成?俺們可不是白吃飯的!這個軍號,早點收回去了事!”
“…………聽說蕭宣贊藏了一個遼人公主?”
“…………不好不歹,入娘的別亂說話!不是蕭宣贊,俺們現在能在高梁河?還傳這些東西,幫著那趙郭兩個廝鳥,害死蕭宣贊不成?那趙良嗣也沒拿著什么遼人公主,要不現在還不跑得飛快,回雄州報功?”
聽著那些冷言冷語,這些神武常勝軍親衛只能咬牙忍著。跟著蕭言,因為他的功績太大,這些西軍還不得不高看他們這些降卒一眼,多少有份尊重。現在復歸郭藥師麾下,那就只能招人白眼了。
每個人心里都在苦笑。
郭都管啊郭都管,弟兄們好容易才吃上一碗安生飯,也準備踏實做宋人了。跟著蕭言雖然惡戰不斷,但是蕭言待人總是寬厚,該有的犒賞沒有克扣大家半點。每每也沖殺在最前頭,大家雖然歸降未久,不過也人人心服。蕭言就算是大宋的相公太尉還有那個趙宣贊有什么不對付,也是他們的事情,大家都是降人,何苦卷進來?弟兄們在這里受人白眼,難道郭都管你在劉太尉軍議帳中,就能有什么好臉色看不成?
~~~~~~~~~~~~~~~~~~~~~~~~~~~~~~~~~~~~~~~~~~~~~~~~~~~~在劉延慶軍帳當中,郭藥師同樣在咬牙微笑。
而在他身邊,趙良嗣臉色鐵青。
不管趙良嗣在童貫身邊地位如何,位高權重的劉延慶可沒將這個同樣是南歸的降人看在眼里,更不用說好容易去了一個蕭言,現在燕京大功已經看來就落在自己囊中了。這趙良嗣卻腆著臉用郭藥師奪了神武常勝軍,還不知道怎么說動了童貫,要用郭藥師取代蕭言,起著和蕭言一樣的作用!
雖然趙良嗣和郭藥師有份來參加軍議,劉延慶對他們卻是淡淡的,半點也未曾提郭藥師所部到底能派什么用場。趙良嗣偶爾提及童貫的安排,劉延慶只是一句就頂了回去:“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燕京戰事,由某自專,到時候某拿下燕京城向官家,向宣帥回報就是,難道趙宣贊還是某的上司不成?”
劉延慶如此,環慶軍上下當然不會對兩人客氣。更不用說涇源軍秦鳳軍熙和軍他們了。對蕭言,不管觀感如何,不管蕭言是不是在克復涿易之后,幫了童貫一把擺了他們這些西軍宿將一道,對一直在前面浴血廝殺的蕭言,老種小種還有姚古,都有一份尊敬在。
更不用說還有王稟楊可世兩人,和蕭言還有一份交情在,王稟還克制住得一些,楊可世性子粗豪,對著趙良嗣郭藥師二人吹眉毛瞪眼睛的,動不動就去摸腰間劍柄,似乎隨時都能拔劍動手!
軍議已經進行一半,滿帳中人,沒有一個人正眼瞧兩人的。這些丘八氣性都大,現在又是得用他們的時候,還在戰地最前沿。竟然沒有給兩人留半分面子!
郭藥師咬著牙齒,努力維持著神色如常,臉上甚至還始終掛著淡淡的微笑。可趙良嗣是心胸狹窄出名了的,似乎隨時就能掉頭就走!
軍帳之中,巨大的木圖上面,已經密密麻麻畫滿了各種符號。旁邊還用小楷注明了各軍軍號。劉延慶披著一件錦袍,圍著玉帶,指著木圖上面的山川地勢侃侃發令。
“………………蕭干軍勢,已經退離高梁河。他的遠攔子,也收了十幾里出去,離燕京城不過二三十里的地方,再度安下大營。四望都是平川,背后就是燕京城,他還能退到哪里去?又哪里還能找出一支援軍出來?連高梁河天塹都放棄了,他哪里還有膽子與我西軍一決?無非就是喪膽而退,又不甘心放棄燕京城,走一步看一步罷了…………某瞧著,蕭干士氣已頹!
…………此次北進,當是環慶軍居中,秦鳳軍在高梁河南,確保大軍退路,熙和軍同樣渡河北進,直趨潞縣,跗敵之背。涇源軍據守糧道,源源轉運接濟軍資,某當親臨前敵,與蕭干決戰!四日內渡河,十日內就要和蕭干一戰,二十日內,某會在燕京城,恭候諸位相公!”
劉延慶最后的部署一出口,大帳當中,就發出了一陣低低的嘩聲。姚古小種滿臉怒色,老種卻神色寧定,將頭轉了開去。姚古小種和他們的麾下將佐雖然惱怒,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囑咐,竟然沒有一個人開口。
饒是趙良嗣滿心惱怒,聽到劉延慶這般部署,也是心里頭一震。西軍當中老種小種率領的秦鳳軍和涇源軍主力,都被留在了高梁河南。姚古的熙和軍雖然同樣北渡,但是卻給打發去了燕京西北方向的潞縣,說的是跗敵之背,斷敵后路,但是也是遠遠打發離開了燕京的主戰場。和蕭干決戰,奪取燕京城的大功,當仁不讓就留給了六萬環慶軍。
這般吃相,當真是難看到了極點。
趙良嗣一時忘記了自己的心事,緩緩掃過西軍諸將。除了環慶軍之外,其他諸軍將領雖然臉色都難看至極,卻都沒有一個說話的,只是忍氣低下頭來。
這是怎么回事?老種小種他們,難道就認了這個啞巴虧不成?
~~~~~~~~~~~~~~~~~~~~~~~~~~~~~~~~~~~~~~~~~~~~~~~~~~~~劉延慶也有點訝然,他今天是準備和老種小種姚古他們大吵一場的,了不起最后用全軍統帥的名義壓服他們。他們聽命是聽,不聽命也得聽,無非最后就是撕破臉。反正這次戰事,也是他劉太尉此生最后一戰了,以后就等著享福,不將功績撈夠,怎么對得起自家?燕京反正是姓劉了。
童貫想封王,如果順利拿下燕京,他劉延慶未必沒有撈到一個郡王的機會!
不過出乎他意料的是,對他如此私心自用的安排,滿座西軍其他諸軍眾將,竟然沒有一個開口的!
沉默少頃,終究是楊可世按捺不住,呼的一聲站起來,還沒有說話,老種的目光就冷冷的掃了過來,楊可世咳嗽一聲,勉強開口:“太尉安排,俺沒意見,反正現在俺手下也沒有白梃兵了,沖殺不得,就看環慶軍的威風罷!”
劉延慶呵呵一笑:“要是白梃兵在義臣麾下,某怎么不會借用義臣的本事!現在說不得,蕭宣贊現在也算是為大軍遮護側翼了,大軍順利而進,多少也有他一份功績,他斷然北上之舉,將來某少不得要為他分說兩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