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卷 補天裂 第二十三章 千騎卷平岡(十)-《宋時歸》


    第(1/3)頁

    在河北西路安利軍浚縣東雞鳴驛側的大片荒地之中,篝火成片的閃耀。永寧軍數百將士,正在圍著篝火,苦挨著春日夜里的寒風。

    ,自從突然有軍馬自北破邊而入的消息傳來之后,這四五日中,可是將永寧軍折騰得不淺。

    本來永寧軍南下行軍路程,是真定出發,自磁州相州最后抵達衛州,本來準備在黎陽津上船逆流而至汴梁左近。現在船只無有,就只有用小船擺渡。到了黃河南岸,再東進而向汴梁。

    雖然西京方面將黃河上大船拘刷而走,坑了永寧軍一把。但是這陸路九百余里,沿途都有州郡市鎮,道路也甚寬平,并不是太過辛苦的行程。雖然永寧軍上下都沒姚古熙河軍那般熱切爭功之心,可就是這么散漫的走,一日兩程六十里,十五日也足可到達汴梁左近,受中樞諸公調遣行事。

    可從真定府傳來有北面大軍破邊而入的消息,讓永寧軍上下徹底就開始忙亂起來。

    北面破邊而入,最大可能就是女真東路大軍南下!現在西路軍宗翰部正在云內之地與神武常勝軍打得熱火朝天。則東路軍趁而南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比之汴梁朝爭,這是更大的事情!

    王稟馬擴,還分得清這輕重。汴梁朝爭,沒有了這路永寧軍,還有西軍所部為助。且如此消息傳至汴梁,則蕭言和朝中諸公是不是還要爭斗下去都難說了。現在大宋腹地空虛已極,女真深入,甚可直抵汴梁城下。到時候就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這個時候。身為大宋軍將,自然守土有責。就是宇文虛中,也沒有說出一個不字來。

    王稟一邊遣急遞趕赴汴梁傳信,一邊又分遣傳騎趕赴河北西路,河北東路各處郡縣,一邊示警,一邊召集各處駐泊禁軍。雖然河北諸路駐泊禁軍,已然稀爛得提都提不起來了。但是這個時候。多一分力量,亦強似一分!

    王稟馬擴宇文虛中心知肚明,若是女真東路大軍破邊而入,則以永寧軍單弱的力量,以河北諸路幾乎是不設防的現狀。是怎生也擋不住擊滅遼國的女真大軍的。

    那個時候,唯有死戰而已。將女真韃子死死拖在黃河以北。但愿朝廷能組織大軍,沿著黃河布防,阻擋女真韃子深入。那個時候,縱死無恨。

    朝中諸公,這個時候還爭斗個什么勁。如此時局。就算讓蕭言掌西府一時,練出兵馬來。一路本來就布防河東,再有一路加上永寧軍布防河北。背后再有西軍為后殿,至少可以和女真韃子一戰。等將女真韃子擋在大宋國境之外,那個時候再忙著拍黑磚拖后腿,這樣都等不及么?

    朝中權位,與漢家疆土淪于胡虜之手,生靈涂炭。到底哪個重要?至少蕭言還用麾下最為重要的力量,在河東與女真韃子死拼!

    急遞遣出之后,永寧軍就掉頭而北,準備回返真定,力爭能扼住由真定南下的兩條主要大道。一條便是自趙州自邢州磁州經相州到衛州黎陽津渡河。一條便是自真定府轉而向東南方向,入河北東路冀州,再轉回河北西路洺州,南下入河北東路大名府,轉向西南直行回到河北西路安利軍,還是自黎陽津過黃河。

    真定府四通八達之地,宋時便為如此。西控太行通路入河東,南北通途更是孔要之地。遮護著南面大名府等河北名城要邑。所以伐遼大軍,才將后勤中心設在此處,童貫宣帥行轅,也駐節在此。而在后世,真定府更是幾條重要鐵路干線交匯所在,是河北之地的核心樞紐。國共之戰時候,華北戰局形勢逆轉,不是在最后的平津戰役,而是攻克石門。

    只要永寧軍能及時趕到,尚有在真定府拖住女真破邊之軍的可能!

    女真韃子總是從未踏足中原一步,地理不熟。當時南下得沒有那般迅捷罷?

    結果掉頭才是一日,真定府傳騎就已然又急遞而來。大隊破邊軍馬,已然掠過了真定府,走東面那條道路南下去了!

    這個時候再趕回真定,就是白費。永寧軍就準備轉而向離開官道,向東行進。或在冀州,或在洺州,甚而在大名府處側擊破邊之軍大隊。

    然后永寧軍每有打算,就往往收到急遞消息。這是真定府永寧軍畢竟是野戰軍的底子,雖然力量薄弱,不敢邀擊突然破邊而入的大軍。但是一部人馬遠遠綴在后面還是敢的。就不住遣出傳騎急遞,將最新動向告知沒頭蒼蠅一般亂轉的永寧軍。

    這支破邊軍馬,已然過冀州,過洺州,過大名府,直向衛州黎陽津方向!短短四五日之間,這支破邊大軍已然向南深入五百余里!就是永寧軍沒有來回亂扯這耽擱的時日,也趕不過這支飛速南下的軍馬!

    且更有一個讓永寧軍上下驚掉下巴的消息,這支破邊大軍,打著的是神武常勝軍旗號!經過諸州郡,秋毫無犯,且純是騎軍,規模遮天蔽日。只是言稱奉燕王號令,入衛汴梁,準備編入燕王與河東女真決戰的大軍之中!

    沿途郡縣,驚疑不定。本來就沒和這支大軍作戰的勇氣。只能閉門自守,目送大軍過境。地方官吏,也隱約明白,汴梁朝爭,到了白熱化的時節,燕王不知道從哪里變出一支軍馬入衛。這個時候,大家只是屏息以待雷霆也罷。

    而王稟等人最終得到這確切消息,也只是默然以對。只是丟開步軍,只領千余馬軍,拼命向黎陽津急趕。

    蕭言突然奇兵突出這么一手,永寧軍頓時就被扯得七零八落。幾乎就在此次參與朝爭之中廢了。現今既然已經如此,就盡到最后責任也罷,看是不是能在黎陽津。攔住這支軍馬!

    至少也要看看。這支蕭言在北面。不聲不響經營起來的軍馬,到底是何等模樣!

    此時此刻,王稟馬擴等人,如果蕭言在當面,還要問一句,蕭言你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饒是此刻王稟馬擴他們帶的全是輕騎,但是這幾天來回扯動,在河北西路大地上東西亂撞。這個時候。也已經疲憊不堪。

    永寧軍是從環慶軍敗下來的破落戶,家底全丟光了。不比西軍和蕭言那般財大氣粗。就是騎軍,也止胯下一馬而已。不少還是民馬雜湊。這般來回扯動,馬又比人嬌氣。不僅步軍跟不上,就是輕騎大隊,也丟下了大半。現在隨著王稟幾人在硬撐的,就四五百騎而已。

    今日總算是掙扎到了浚縣之側,而浚縣早已城門緊閉,連館驛中人都走避一空。這四五百騎只能在依著館驛安頓下來。住不下的只有野地篝火苦挨。

    如此局面,可知那支打著神武常勝軍旗號的破邊大軍已然出現了浚縣左近。只怕是由遲了一步。就算沒遲,明日能早一步抵達黎陽津。眼下這四五百騎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的軍馬就能一戰否?

    傳騎急遞送來軍情,雖然模糊不確,可在他們口中,這打著神武常勝軍旗號的破邊南下軍馬,直有千騎卷平岡之勢!

    如此低沉的軍心之下,自王稟以降,連再趕十來里路去叫開浚縣城門的興趣都沒有了,只是就是隨身干糧,在這館驛之側苦熬。而放眼望去,夜空之中,浚縣城墻上燈火閃動。卻是緊張萬分的城中官民,正上城墻值守。

    篝火之側,那些永寧軍騎軍士卒正就著熱水,泡軟了隨身餅子,胡亂吃了幾口。就七橫八倒的歇息。底下軍士,兵隨將轉,沒什么好尋思的,辛苦至極,將披風裹在身上,就在篝火旁扯得呼聲大作。

    而領兵的各級軍將,心思卻重一些,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處,只是低低商議。因為怕在館驛中說什么不中聽的話為將主聽見了,都遠遠的在這臨時營地邊緣,連篝火也不敢升起。只映出一個個黑色的剪影。

    “…………直娘賊,原來燕王在燕地早有經營,怪不得當日得一個燕字王號來著。這樣奇兵突出,一下就將俺們永寧軍扯得稀爛,進退失據。這手筆當真是…………”

    “…………俺只是覺得奇怪,燕王在燕地這個打爛了的地方,怎生就經營起這么大一支軍馬?”

    “…………俺與你算算就是,燕地這個地方,雖然打得稀爛。但是大戰之后殘留的強兵勁卒,比比皆是。且宋遼兩家丟下的軍資,堆積如山。再加上又能產馬,還怕上萬軍馬拉不出來?就是糧食使費,這些時日往來燕地販馬販皮毛北珠的商人還是少了?燕王少不得在汴梁也居中支應。還怕將養不起這支人馬?俺們大宋的官兒,至了不得就是去了易州,再望北進,就沒了這鳥膽子。虧得喊了百余年的收復燕云!當年燕王在檀州就盤踞了好些時日,自然留有根基,在那里收燕地勁卒,收遼東良馬,誰能鳥知道?”

    “…………這次燕王燕地軍馬南下,以河北現今本事,自然只能據城自守。就算沒打著燕王旗號,又有誰敢邀擊了?過了黃河,沒多遠就是汴梁!卻不知道汴梁諸公能不能反應過來,也不知道西軍先到,還是燕王人馬先至?無論如何,總是要有個結果了,也省得朝廷這般不死不活的苦熬!”

    “…………要是西軍先至,控制朝廷中樞。哪里還顧得上河北?那是恨不得將大宋家當都搬到關西四路去。俺們永寧軍要是還在河北,那就有得樂子了。依俺的意思,還不如燕王能勝,燕王麾下,都是聚攏各處人馬而成,也沒見燕王薄待哪處。而且燕王真能大權獨掌,俺們武臣的日子還能好過一些…………”

    “…………且看罷,不論是燕王還是朝中諸公。早點決出一個結果也罷。心思總能轉到國事上頭了。最怕就是兩家相持不下,打得稀爛,地方郡縣四下離心。還哪有人管北地防務?燕王這支軍馬,說南下便南下了,處處爭先。一路順風順水的直抵黃河岸邊。要是不是燕王軍馬。而是勢力更大的女真韃子。那情形還能好到哪里去?但求朝中各方,睜眼看看這河北空虛情形也罷!”

    “…………說句實話,朝中諸公,俺覺著是指望不上了。現在在河東和韃子打的可是燕王麾下軍馬!就是汴梁風云波動到這般地步,俺就不信燕王沒覺察出險來,自俺們出師起,也沒聽說燕王從河東抽軍馬南下,反而遣師出援!要重整河北防務。只能是燕王掌權!”

    “…………就算是燕王掌權,也只怕來不及了。河東女真韃子動了,河北當面女真韃子就真忍得住?俺瞧著只等春過秋來。這當在燕地正面的女真大軍就要動了。”

    “既然如此,燕王為什么還把燕地的這支軍馬抽調出來?”

    “…………囚攮的,難道就讓燕王等死不成?許是想抽調軍馬以快打快,早點底定局面。然后再還鎮罷?”

    “…………也不知道這次燕王又能在汴梁弄出什么事體來,掏心窩子說放膽的話。俺看好燕王,實在不看好朝中那些大頭巾。俺們也要早些思量自家去路了…………”

    軍將們低低議論,自然商量不出個什么結果來。正高一句低一句的說得熱鬧。幾個軍將突然站起身來,面色惶恐的行禮下去。

    一眾人回頭。就發現王稟馬擴宇文虛中幾人,就在身后。幾人身邊。連親衛都沒有。看來也是夜中煩悶,出來便走邊敘談幾句,不知不覺的,就走到這些軍將身后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