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終章 (大結局)-《官道之色戒》
第(1/3)頁
得到了三位省委大佬的認可,在周一的省委常委會上,新的干部調整方案只稍作修改,就得到了通過,這不僅標志著,王思宇這位省委組織部長,已經順利地進入了角色,而且還預示著,兩位當家人已經默許了他這位調停人的身份,這對于實現中央領導的意圖,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里,王思宇又開始了他的考察之旅,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足跡遍及江南的各個市縣,由于吸取了以往的經驗,又沒有了告密者,這次的微服私訪更加成功,幾乎沒有人知道,那位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就是江南政壇最為年輕的省委領導。
結束了基層考察之后,王思宇回到省委組織部,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在原有組織部的干部選拔機制上,建立健全了干部選拔任用提名制度,改革考察機制,完善競爭機制,強化干部交流制度,在用人選人的公信度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務必使得干部選拔任用方面,公開透明化。
當然,這部分工作的重心,還是在基層,若是動了省委大佬們切割蛋糕的權力,只怕這項方案也就要無疾而終了,而在基層的推廣,就像是種下一棵樹苗,只要澆灌得當,就會茁壯成長,終有一天能成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只不過,新的方案推廣下去后,來自基層的阻力遠比想象中要大,非但一些平時工作自由散漫的干部們不滿意,即便是一些工作勤勤懇懇的機關干部,對新的方案也極不理解,在很多人看來,基層原本就是責任大,權力小,若是再加上緊箍咒,那這頭上的烏紗帽,含金量也就無意縮水了,因此,一些地方不出意料地出現了抵制行為。
面對這種困境,一方面,王思宇派省委組織部的干部下去走訪談話,進行說服教育,另一方面,也在報紙媒體上發表文章,進行宣導,可即便這樣,質疑的聲音還是如潮水般涌來,一些人利用網絡,對王思宇進行公然挑釁,其中一些含沙射影的批評言論,讓他看了大為惱火,親自動筆,寫了篇措辭嚴厲的文章,發到了江南日報上面,各大媒體紛紛轉載。
這篇文章刊登上去,效果自然是出奇的好,頗有些太子一怒天下皆驚的意味,即便是省長張平湖,也打來電話,對他進行安撫,王思宇雖然出了氣,但也有些后悔了,不該如此沖動,引發了太多關注,因此在解釋了一番之后,就苦笑著道:“現在干點工作,真是困難,經常會引起外界的誤解和非議。”
電話里響起張平湖爽朗的笑聲:“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你不要理會那些閑言碎語,省委組織部最近搞的那些工作,還是很得人心的,成績也是實實在在的,省政府辦公廳的老張帶隊下去調研,很多當地群眾,對你們省委組織部推行的干部改革措施,贊不絕口,我看時機成熟時,可以全面推廣。”
王思宇眼睛一亮,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就把手中的簽字筆丟下,摸著電話起身道:“平湖省長過獎了,這套干部人事改革方案,在理論上是行得通的,但還有很多缺點,需要靠時間來檢驗,在我看來,實踐和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二標準,缺一不可,有時候太急了,也不見得是好事。”
省長張平湖聽了,臉上現出滿意的笑容,點頭道:“說得好,思宇同志,有件事情,要和你提下,過些日子,李青山副總理要來江南省考察,為期三天,到時,希望你也一起陪同,要做好功課啊,李副總理向來很嚴厲,經常會把干部訓得無地自容。”
王思宇心中一懔,忙點頭道:“知道了,平湖省長。”
李青山副總理地位尊崇,在黨內享有極高的聲望,也是本次換屆的大熱門,其聲勢還在京城市委書記于春雷之上,他到江南省考察,江南省委班子的領導自然要重視起來,不過,這個消息最先從張平湖省長的口中透露出,這就又有些耐人尋味了。
事實上,由于上次春節期間,送了一幅《江山如此多嬌》過去,王思宇與這位封疆大吏的關系已經改善了許多,這也是王思宇動了心思的地方,那幅山水畫里面的寓意,對方應該很容易就猜到,只是兩人都未曾點破而已。
政治是復雜的,復雜到很難用語言去形容,作為一名年輕的官員,在和這些政壇老將打交道時,王思宇除了在姿態上放得很低外,也盡量講求一定的藝術性,避免激化矛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