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八章:洛陽之行(中)-《北朝漢月》


    第(1/3)頁

    “兄臺謬贊了,”周惠微微一笑,“聽兄臺的意思,想必是家中也有蒙童入學,因此才會留心敝侄女背誦的吧?”

    “正是,兄臺所言不差!”華服青年同樣面露笑意。然后,他整理了一下衣衫,正容向周惠施禮道:“我姓元,行三,人稱元三郎,家住城西壽丘里。可否請教兄臺名諱和籍貫?”

    壽丘里?周惠心里一動,想起了《洛陽珈藍記》中的一些描述:“自退酤以西,張方溝以東,南臨洛水,北達芒山,其間東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并名為壽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間號為王子坊。”面前這人既然姓元,又居于壽丘里,那么定是元氏宗室。那么他問自己的姓名和籍貫,是有什么事情呢?

    不過,既然他問了,等下肯定會說明緣由的,倒不用他費心猜測。于是周惠也拱了拱手:“在下姓周,名惠,字允宣,義興陽羨人氏,現居鞏縣。”

    “義興陽羨?”華府青年略一沉吟,“那么兄臺所學,似非家傳,可是另有師承?”

    “不錯。在下是河南郡學出身。”周惠點了點頭。

    華服青年的話,他能夠聽明白。自從晉廷南遷,中原喪亂,無論是江南還是江北,承繼于漢代制度的官學都基本廢棄,學術全部轉入私門。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士族政治的產生,因為各士族不僅占有大量土地,還有各自的家學淵源,無論是哪個朝廷,想要治理國家的話,都必須得到他們的擁戴,并且大量的從他們之中征辟人才。

    像周惠這樣的家族,雖然曾經是江東頂級門閥,號稱“江東之豪,莫強周沈”,也出過孝侯周處那樣著書留說、封侯拜將、德傳后世的人,但畢竟不是詩書傳家的衣冠士族,如今又早已衰落下去,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家學淵源。例如他的伯父周植、父親周析,甚至連先祖傳下的《風土記》都解不明白。

    便是周惠這郡學生員,也來得不是那么容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北魏都沒有郡學,直到孝文帝遷都漢化,方才“列教序于鄉黨,敦詩書于郡國”,而且入學名額極少,一般只收納貧寒士族或功勛家族子弟。若非周惠的父親被追晉為“鞏縣男”,伯父又花錢疏通關系,他絕對進不了河南郡學。

    “原來兄臺是本郡生員,”華服青年篤定的笑了,“既然如此,我有一個不情之請,希望兄臺能夠屈就擔任本家西賓,替我教導家中兒郎。”

    請我去當家庭教師?周惠恍然大悟。難怪這人會問他的籍貫,原來是想確認他是否士族子弟。如果是的,他這話就不會冒昧出口,畢竟為私家擔任西賓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太子太傅和王傅除外,士族子弟一般都不屑為之。

    然而,對于寒家子弟而言,為權貴擔任西賓,擴大交際面和關系網,進而獲得舉薦,卻不失為一條進身之階。面前這元三郎,態度之所以如此篤定,大概就是基于這一點吧!

    只可惜,周惠并不打算同意他的要求。一來他知道自己的水平,雖然讀過一些儒經,一手毛筆字也寫得不錯,但五經六藝尚且不全,自然不足以在權貴間博取文名求得仕途;二來他知道歷史,下個月京師將有一場大亂,元顥與陳慶之入侵,孝莊帝棄都北巡,他家薄有資財,在河南府府戶中又有點名聲,若能說服伯父,組織起一支義軍來,未嘗不能以軍功起家。這樣的例子,在《北史》中有很多,其人往往能一舉躋身于縣令、郡守甚至刺史的高位,可謂是出仕的終南捷徑。如隋朝名將韓禽又名韓擒虎之父韓雄,在洛西與屬下六十人組織義兵,雖數不過千,卻一舉得封武陽縣侯,再舉得封河南尹,進爵縣公,最后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河南邑中正等顯職。

    “元兄的這番好意,在下心領,”周惠淡然的搖了搖頭,“只是家伯有命,讓在下專心閉門讀書,教導后輩子弟,因此不能答應元兄的邀約。”

    “既然長輩有命,我也不好勉強兄臺,”元三郎顯然有些失望,“如此我就告辭了。”

    “元兄請留步!”周惠連忙出言叫住了他,“在下雖然不能出任西賓,卻可以將《三字經》抄錄給元兄。此文言簡,元兄解之不難,大可以親自對令郎施以教導。”

    “如此就多謝周兄了!”元三郎大喜過望,大聲吩咐不遠處的家仆將馬車牽過來。家仆領命,不多時便牽來了馬車,馬車十分寬敞,上面端正的坐著一位二十來歲的少婦,少婦身邊立著一名婢女,婢女懷里還抱著個四五歲的小男孩。

    “這是賤內與犬子。”元三郎簡單的介紹道。或許是因為周惠贈文的緣故,他的用語和態度都分外客氣,似乎真正將周惠當成了可交之人。然后,他吩咐家仆搬下馬車上的矮幾和坐墊,在矮幾上設下筆墨和硯池,又親手鋪上一張雪白的布帛,伸手作了一個請的姿勢:“請周兄賜文。”

    周惠含笑點頭,上前跪坐在坐墊上,將刪改版的《三字經》默寫了出來。期間周文也從外面回來了,頗有些驚奇的看著周惠,隨即被周念拉到一旁,以免他打擾周惠的思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