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共和四十三年,1954年9月2日,南中國海安瀾群島,中國國家太空總署安瀾航天中心傳出一聲轟然巨響,一艘碩大的火箭將“東方一號”人造衛星送上太空,人類從此走進太空時代# 1954年9月3日凌晨1時36分,在全世界都被太空中出現的電波震驚時,各國通訊社的電傳打,同時打出了中華通訊社的一條電訊稿 “多年來,中國一直致力于人造衛星的研究與試驗工作中國在國際地球物理的研究計劃中,已經談到過發射人造衛星的問題經過各個公司和有關機構的緊張努力,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現在已經誕生了——9月2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 盡管中國是以極為克制的心情報道這則消息,但是全世界的報紙卻對此展開了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和分析從政治家的辦公室到普通的街道,人們在仔細聆聽;從屋頂到后花園,他們追隨夜空中一顆像星星一樣的移動光點 “自從74事件以來,從來沒有任何事能這樣影響公眾生活” 尚處于分裂中的美利堅聯邦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如此回答著計劃,就在頭一天,南北美國因太空中出現在的電波,竟然出人意料的停火了,正像全世界所以為的那樣,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是“外星人”來了 隨著“東方一號”人造衛星的送上太空,人類進入太空時代后,太空幾乎成為了中國的舞臺,共和四十七年4月12日,身著100公斤重的太空服,人類首位宇航員程鵬乘坐重達485噸的“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和從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四十七年4月15日,在共和廣場黨舉行歡迎程鵬的盛大歡迎議式上,時任國務總理舟冠升發表了“我們要登月”的演說 “在這十年結束之前,要把人送上月球并使他安全地返回地球!” 隨后,在太空狂熱中國會批準《嫦娥登月計劃》,并批準在十年內投資580億華元,用于嫦娥登月計劃,不出乎人們的意料負責嫦娥登月計劃的是德裔科學家,時任太空總署的副署長馮?布勞恩 在后羿大推力火箭的研制展開和各項工程展開同時,經過長達一年的研究、分析和論證,最終在的共和四十九年6月22日,確定了載人登月計劃月球軌道對接法,這一方案使得嫦娥登月著陸至少提前了兩年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在高達580億華元巨額撥款下,整個中國科技界都被動員了起來,最多時有20萬人參與其中,全中國超過一萬家企業參與到登月工程之中,即便是在俄羅斯、歐洲也在數百家企業為其服務,當北美大陸的人們在戰火的威脅下渡日時,在大洋的另一端,人們卻為著一個夢想努力著 對于世界來說,人類第一次真正的把智慧集結進入太空,我們的征程在太空!空間值得我們去征服對于中國來說,這次努力卻有著別樣的意義,是這個國家真正在科技上領先這個世界,占據這個世界至高點的開始 共和五十五年,7月15日 安瀾群島,這座中國租用蘭芳共和國島嶼,幾十年前,作為荷蘭殖民地的納土納島,不過只是一座荒島,而現在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太航天中心所在國家太空總署安瀾發射中心,此時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發射場上,總高度達1106米,相當于36層樓房的“后羿10號火箭”沿著軌道緩緩進入的發射場,來自全世界三十二個國家的新聞記者、科學家們無不注視著這枚巨大的火箭,嫦娥登月計劃開展八年后,終于在今天,最后一刻到了 此時整個世界超過二十五億人都在通過衛星轉播的方式收看著安瀾發射中心的畫面,既便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在南北美國對峙的前沿戰壕里,美國士兵們同樣圍在電視機前,睜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那巨大的火箭 此時,整個世界都在等待著最后一刻的到來 同樣身為“嫦娥計劃”負責人之一的錢學森朝著馮?布勞恩看了眼,可以看到他的神情有些緊張 “緊張嗎?” 馮?布勞恩點頭笑了,笑時朝著自己的同僚們看去,參與“嫦娥計劃”的104名德裔專家和386名中國專家都站在這個房間里,等待著最后一刻的到來 “整個世界都在注視著我們!” 馮?布勞恩說出了自己擔心的理由,他甚至知道,國務總理羅臣伯的已經準備了兩件發言稿,一份是成功的,一份是失敗的# “全世界二十五億人甚至可能有三十億人,在注視著這次發射!” 這個數字讓錢學森明白,換做任何人都會緊張,在北澳的一座天文臺甚至將會作為信號中轉中心,接收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發回的信號,并把信號輸送到安瀾的任務控制中心同時由安瀾向全世界轉播 “我們努力了八年,花費了615億華元,現在,就像中國人常說的那樣,十年寒窗,是趕考的時候了!” 馮?布勞恩笑了一下,然后朝著任務控制中心走去在過去的八年之中,盡管失敗、事故、苛責接連不斷,但中國太空總署和兩任政府支持“嫦娥”計劃的決心從未動搖過,全世界都在看著這里,等著這里給出一張合格的答卷 7月16日,凌晨0時15分,五名宇航員開始進入太空艙,倒計時開始在沿著通道進入太空艙前,穿著太空服施逸文手指朝著月球瞄了一下,然后會心的一笑,要飛向月球了 “少校!” 一旁的協助人員輕聲提醒了一句,施逸文笑了笑,繼續朝前走著 在太空艙門關閉的那一刻,一直坐在電視機前的羅臣伯感覺自己的心臟似乎猛的跳了一下,“嫦娥計劃”是唯一一個歷經兩任總理,而未來受到任何影響的計劃,一次次的失敗與努力,在今天就要最后檢驗了 “希望能夠成功吧!” 直到現在,羅臣伯才能體會,為什么先生在第一個太空人上空之后,會向舟冠升提出“飛向月球”的請求,登月計劃的決策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任何計劃都不能相比的 就科研而言,“嫦娥登月”計劃的出現與實施,在此后的八年間催生了液體燃料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高性能電子計算機等一大批高新科技產業群體,并衍生出了包括航空航天、軍事、通信、材料、醫療衛生、計算機及其它方面科技的3000多項應用技術成果,帶動了整個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工業繁榮 從經濟上看,雖然整個計劃持續八年,耗資達615億華元,但投入產出比卻高達為1︰14,并推動了從醫藥到金屬制造業等幾十種行業的發展,而航天工業也已成為中國在世界上最具領先地位的產業之一 更重要的是,“嫦娥”計劃還引領了科技進步推動產業繁榮的浪潮,為現在中國鼓勵高校科研社會化和產業化法案的出臺奠定基礎,這個計劃給中國帶來的改變,絕非一個簡單的登月計劃所能相比的 而且還有一個影響是所料未及的,通過登月計劃和相當的空間探索計劃,對中國外交助益頗多,因中國處于空間技術的最前列,各個國家爭相與中國合作,以從中國取得氣象、導航和通訊衛星技術,不僅刺激了經濟合作,也接近中國與盟國及其他國家的關系 “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星球吧!” 在這種空間探索的口號下,不再有亞洲人與歐洲人的區分,也不再有黃種人和白種人的區別,有的只有一個稱謂“地球人”! “太空!唯有太空才能讓我們團結在一起!” 羅臣伯喃喃著先生曾經的言語,他拉開抽屜,抽屜中放著一份“登月悼詞”,這是他要求顧問書寫的 “命運決定這些前往月球探險的人將永遠在月球上安息,這些勇敢的男人早就知道,他們沒有任何回來的希望,不過他們也知道,由于他們的犧牲,人類將擁有更多的希望” 電話響起來時,一旁的仆人接過電話,然后遞給了正看著電視司馬 “先生,總理的電話!” 接過電話,聽著電話另一頭的聲音,他笑了笑 “我知道,我正在看直播,祝他們順利!” “啊!” 喝一口咖啡,發射指揮官放下咖啡杯 “嫦娥10號飛行控制人員都聽好了,現在告訴我,嫦娥10號能不能發射!” “推進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