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3)頁
耳垂消腫后,項小羽便迫不及待地戴上宋書記送給她的新耳釘,家里家外到處顯擺。
為了能露出耳朵,她還把新燙的大波浪用手絹扎了起來,即便耳邊沒有碎發(fā),也要時常作出捋頭發(fā)的動作,恨不得讓所有人都發(fā)現(xiàn)她的新首飾!
宋恂著實沒想到,一對耳釘居然能讓他媳婦高興成這樣。
這讓他不禁開始反思,是否在之前的家庭生活中忽略了項小毛同志在金銀首飾方面的喜好。
項小毛從前是個鄉(xiāng)下土妞,結(jié)婚的時候,除了婆婆送的金戒指和陪嫁的一盒珍珠,并沒有其他飾品。
過去那些年,大環(huán)境相對保守,她本人又從未表現(xiàn)出對金銀首飾的興趣,以至于宋恂也理所當然了忽視了漂亮首飾對女同志的吸引力。
“你喜歡戴這些?”
“喜歡呀!”項小羽按照化妝師的叮囑,每天都轉(zhuǎn)動幾下耳釘,“你選的這個款式好看,比那些老派的款式時髦多了!大家看了都說好!”
宋恂點點頭。
他媳婦一直都是直球選手,樂于向他展示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這么多年下來,不論他送什么,都能被項小毛大夸特夸。
只不過,這次持續(xù)的時間有點久,看來是真的很喜歡了。
項小羽瞟一眼他的表情,又趕緊補充說:“買一次就夠了啊,這玩意挺貴的,不當吃不當喝,還是別在這方面花太多錢了。”
宋恂尚未給出什么反應(yīng),剛練完琴的延安便跑過來賣乖道:“媽媽,我存折里有好多錢呢,你想要啥樣的,我給你買呀!”
老母親對兒子的表態(tài)非常滿意,捧起他的臉蛋捏捏,“那你努力攢錢吧,幫媽媽把項鏈手鐲戒指之類的都湊齊了!”
吉安也從鋼琴前起身,接話說:“我跟弟弟的錢可以加起來,一起給媽媽買首飾戴!”
宋恂:“……”
他有時真的覺得,這倆孩子的存在就是專門跟他作對的。
前兩天,明明是他用自己那微薄的零花錢給媳婦買了一副耳釘,卻被吉安這個媽寶馬屁精搶了風頭。
今天這種情況也是一樣,不等他表示什么呢,馬屁精又成對出現(xiàn)了。
更讓他無語的是,項小毛就像個昏君似的,居然十分吃他們這一套……
昏君項小毛并不知道宋恂的腹誹,拉著兩個崽說起了正事。
“你倆錄的《少兒電視英語》要在省臺播出了,你們不是說想讓省城的小朋友也看看嘛,這回可以了。”
延安立馬從沙發(fā)上竄起來說:“那我要給爺爺奶奶小姑,還有張云凱、王青青、郝思佳打電話!讓他們看我跟我哥上電視!”
吉安接茬說:“還得給姥姥打個電話,她之前都沒時間看我們的節(jié)目,這次可不能忘了!”
他們的節(jié)目試播的時候,苗玉蘭女士在碼頭夜市干得風生水起,一直沒時間看晚上的電視節(jié)目。
直到前段時間項前進結(jié)婚,她在村里幫侄子籌備婚禮,才算徹底從夜市的燒烤攤子上解脫出來。
宋恂夫妻這些日子一直在忙工作,上次回村還是年底參加項前進婚禮的時候,于是索性帶著兩個崽回村過周末了。
車子剛停穩(wěn),兩個孩子就跳了下去,一邊喊著姥姥,一邊往院子里跑。
然而,苗玉蘭女士此時正幫忙組織社員們排隊,并沒空招待大外孫們。
“呦,小明星來姥姥家串門啦?”社員們見到雙胞胎便熟稔地打趣,“小明星啥時候再拍個電影呀?”
“我們現(xiàn)在不拍電影了,正在拍電視英語講座節(jié)目。”吉安自然地轉(zhuǎn)換到南灣話頻道,一本正經(jīng)地跟奶奶們解釋,“在省電視臺和海浦電視臺播出,教小朋友學英語的。”
項小羽提著東西跟進來,任由孩子跟社員們聊了一會兒,就看向從屋里排到院外的長龍問:“大家排隊是要干嘛啊?村里發(fā)年貨啦?”
田嬸捂著嘴笑道:“比發(fā)年貨還好吶!要發(fā)電視機啦!”
項小羽:“……”
她娘雖然有錢,但也不至于這么豪吧?居然給村里人發(fā)電視機?
日子不過啦?
苗玉蘭組織大家挨個排好隊,便湊過來加入聊天的隊伍。
“不是發(fā)電視機,是幫大家買電視機的!”
“這么多人都要買電視機?”項小羽咋舌,看來村里的日子確實好過了。
“這事也是說來話長。”苗玉蘭讓女婿和外孫進屋歇著去,搬過幾個板凳來,跟婦女們一起拉呱,“咱們大隊去年人均收入六百多,大家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反正稀里糊涂就變成全縣人均收入第三高的生產(chǎn)隊了。”
田嬸接話說:“我覺得他們算的收入一點都不準,咱們隊里干副業(yè)的人家多,除了咱們這些去夜市擺攤的,還有跑長途客運的、養(yǎng)鵪鶉的、包魚塘的、養(yǎng)紫菜的、開作坊的,要是把這些都算上,咱們就是第一了!”
“咱們生產(chǎn)隊人多,兩千來人平均下來也差不多了。”苗玉蘭重新轉(zhuǎn)回正題,對閨女說,“咱們不是人均收入高了嘛,縣里和公社的領(lǐng)導就想讓瑤水村申請衛(wèi)生村和文明村的榮譽稱號!”
項小羽笑問:“衛(wèi)生村還得買電視機啊?”
“哈哈,衛(wèi)生村不用,把衛(wèi)生搞一搞就行。但是文明村的要求可高了,除了窗明桌凈,還得看起來特別富裕,那個話是怎么說的來著……”苗玉蘭停頓了好幾秒,才隱約想起來,“咱們得提高村民素質(zhì)和生活質(zhì)量,環(huán)境優(yōu)美,秩序優(yōu)良。”
“對,咱們村的環(huán)境真是沒得說。”田嬸隨手在村里點了點,對項小羽介紹,“前幾天,縣里的干部帶了大城市里的什么建筑所的專家來,要給咱們統(tǒng)一設(shè)計房子……”
項小羽心里一突,趕忙問:“嬸,咱們村里的房子要重蓋了?”
為了一個文明村,不至于吧?
“有些幾十年的老房子可能要重新蓋一下了,人家專家可以給村里提供圖紙,到時候誰家想蓋新房,照著圖紙蓋就行。聽說還能蓋小二樓呢!”苗玉蘭笑道,“不過,專家說咱們村原本的石砌房子冬暖夏涼,有咱村自己的特色,建議縣里最好不要強制拆除重建。”
一嬸剛做好登記從屋里出來,聞言便附和道:“可不是嘛,咱們祖祖輩輩都住這種房子,冷不丁換成小二樓,我還挺不習慣呢。實在沒必要為了申請文明村就重建房子,咱們買點電視冰箱洗衣機,充充門面也是一樣的。”
項小羽好奇地問:“嬸子,你家要買這么多東西呀?”
城里人都未必能置辦得這么齊全,比如她家,至今沒買電冰箱。
“我家已經(jīng)有電視機了,我這次過來報名買了電冰箱和洗衣機。”
去年的工分剛核算完,這會兒正是大家手里最有錢的時候,而且臨近過年,不少人家都想給家里置辦一兩個大件家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