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七章 江東之變-《三國第一強兵》
第(2/3)頁
“當然,這只是表面的理由,究其根本,還是江東世族不愿意放棄現有的地位和利益,認為我軍強在騎戰,憑借大江天險,嚴防死守,就有希望抵擋住我軍的侵攻。”
江東豪族在江東軍中的地位很超然,隨著江東軍勢力的擴大,各家的地盤和私兵力量也一直在快速增長。
在孫策全取江東之時,江東的總軍力便已經超過了五萬,其后又奪取了江夏和長沙諸郡,以及淮南和豫南的部分地區,兵力早已翻了兩三倍,可孫策能指揮自如的,卻只有他帶去渡河的那三萬人馬。
就這三萬人,還不全是他的嫡系,其中還包括了朱桓的五千私兵,以及陳武的三千老底子,真正完全屬于孫策的班底,只有陣亡的韓當和兩萬兩千人馬而已。
這不是特例,其他諸侯勢力也多少會有這個問題。
曹操的解決辦法就是擴大親族勢力,逐漸以親族來取代外系實力派,以鞏固曹家獨大的地位。
孫策則是直來直去,直接以強力壓服,除非所有士族一起聯合起來,否則江東沒人能和他正面叫板。歷史上的孫權則是以權術,在外來派系和本土派系之間搞制衡。
正因如此,在曹操勢窮的時候,世族們的選擇是各自回家,對王羽的新國策沒有太大的抵觸情緒。而江東和益州,主流意見卻是繼續頑抗。
熙熙往往,所為何事?
無他,唯利益使然。
“在這種形勢下,自身實力遭到嚴重損傷的孫氏已經無法像從前那樣壓服各方勢力了。在這種時候,孫討虜為了盡快恢復實力,竟是在山越諸部身上打起了主意,這對江東各方勢力的利益。無疑又是一次重大的傷害。”
山越就是江東的土著,是地方世族擴大人口。掠奪財富的主要來源之一。
特別是擴大人口,江東地廣人稀。能夠開拓的地方多著呢,光靠中原逃難的人可不夠,更多的還是要從身邊來尋找。山越是土著,沒人權的,抓來就是上好的農奴,訓練一下就是相當剽悍的戰士,順便還能搶到一些錢糧,正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孫策為了快速恢復力量,和山越達成了和平協議。出兵的部落今后都可以得到將軍府的保護,頓時斬斷了江東世族的一項重大利益。
再加上各方在對外策略方面的分歧,會有暗流涌動也算不上稀奇了。
諸葛亮還在繼續明著,又到了孫氏內部很可能也產生了分歧。
聽到這里,王羽的注意力開始不集中了,思緒飄忽著,突然凝聚出了一個很奇葩的念頭:歷史上暗算孫策的,不會就是他的弟弟孫權吧?
他沒有將這個想法述之于眾,只是把自己給嚇了一跳。
但回過頭來仔細想想。這還真就未必一都不靠譜。
對于孫策之死,后世的諸多猜測中,以郭嘉或是曹操的嫌疑最大,這是從得利原則推導出來的。當時正處于官渡之戰前夕。曹操多面受敵,一旦孫策兵出淮南,對他造成的威脅可不是一般的大。
提前解決掉孫策。危機自然就此解除。
然而,以同樣的思路放在孫權和江東世族身上。何嘗不能得出相近的結論呢?論得利,孫權得利難道不是更大嗎?古往今來。兄業弟承的又有幾家呢?
還有一些細節可以作為參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