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我個人看來,這首詩絕對是經典之作,并不弱于那些著名的詩歌!” “謝謝,吳老師過獎了?!绷周幹t虛了一下。 吳維新道:“我實話實話而已,好了,你繼續給我們說一下你創作的事情,我相信大家對你這首詩和英文歌曲都非常感興趣?!? 林軒點了點頭,繼續道: “我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回答》,是在向這個暴力的世界索求一個回答,同時也是問自己,問自己心中的答案。 詩歌的情緒是從審視——懷疑——否定——挑戰層層遞進,最后落點于對未來的希望。 詩歌的最后一句“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表達對未來的希望,而孩子是世界的未來,未來屬于他們。” 林軒輕輕的嘆息一聲,眼中涌上一絲心痛之色,道: “這一次席卷全球的那張令人心痛的照片,主人公就是一個無辜天真的三歲小朋友,我想代替他也問問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 為什么暴力永遠無法停止? 為什么總有無辜的人死去? 冰川紀過去了,為什么到處還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競?” 可是,能找到答案嗎?我們的世界總是充滿矛盾和貪欲,這種事情能夠解決嗎?” 林軒苦笑一聲,道:“我不知道,未來怎樣,一切難講,或許會解決,或許永遠不會解決。 但我知道我們的世界不應該一直糟糕下去,我們都希望她變得溫存美好,領教了世界的兇頑,才會向往美好。 于是,我就將自己代入成那個小孩子,用孩子的視角看這個世界,發揮想象,寫出了這首英文歌《imagine》,想象了一個沒有戰爭,沒有饑餓的烏托邦世界?!? 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人們聽了林軒的話,都被他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人文關懷所感動,被他的情懷所感動。 吳維新也是熱烈鼓掌,點頭道: “嗯,我能夠看出來,你的詩歌和歌曲之間,有情緒的連接。詩歌的末尾是對未來的期望,歌曲則一開始就幻想了未來美好的世界。 剛才我聽了《imagine》,本來還有點疑惑,歌詞滿是美好的想象,但卻有點不切實際,不太像是成年人的想法,如果你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那就可以理解了?!? 林軒沉默了一下,道: “那張照片為什么會廣為流傳,讓人揪心,很大的原因是那是一個僅僅只有三歲的小男孩,那樣嬌嫩的生命,卻承受了他本不該承受的苦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