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村里干部倒是知道,可每天忙著上工下工,還要忙著處理一些村里糾紛,以及應對來鬧著分地的人,誰也想不到宣傳新政策。 連讓家里人試試的想法都沒有。 無他,怕政策反復,不敢嘗試。 所以丁志城找村里開證明去辦理執照時,村里干部很痛快的就給開了,他們不敢試,但可以看著別人試。 尤其還是丁老三,真要是政策改了,人家有侄女和大兒子撐腰,也出不太大的岔子。 不像他們,試錯的后果怕自己擔不起。 而且他們觀望的可不單單是做小買賣,也想通過這個事再看看分產到戶的政策。 這都是新政策,一旦個體經營的風向不對,那分產到戶的政策即便還在推行,他們也要繼續往后延遲,不能冒然響應。 丁志城兩口子擦著黑從公社回來,就看家自家門口圍滿了等著想看看他們家那個執照的鄰居。 彭桂花也不惱,笑呵呵地開了門請鄰居們進去,她自己拿在手里展示了一番,但不讓別人碰,怕給碰壞了。 有不識字的,就看著一張蓋著大紅戳的紙從面前飄過,但也看的新奇。 “桂花,這是啥時候的事啊?賣東西真不算投機倒把了?” “老三你們去首都真是漲大見識了,我們這些大老粗連聽都沒聽說過。” 有識字的,一眼就看到了名字,笑著打趣:“咋叫三嬸炒貨?這是你侄女給起的吧?咋不叫三叔炒貨?” “該叫大勇娘炒貨?!庇朽従庸χ? 其他人跟著笑。 還有人打趣丁志城:“丁老三,咋還讓你媳婦掛名了呢。” 丁志城呵呵笑道:“家里誰當家做主掛誰的名?!? 引起不少人的調侃。 家里還有一點瓜子,彭桂花每人分了一小把請鄰居們品嘗,外頭的生意做,村里的生意也要做,先讓大伙兒嘗個鮮,回頭等過年著說不定就有一部分人放棄供銷社來她這里買東西呢。 笑著道:“政策早就出來了,就是沒人敢干?!? 這話說得不假。 哪怕現在看到了現成的例子,還是縣里給批的執照,有些人還是大搖其頭:“你們太心急了,應該再等等,誰知道政策會不會變?!? 彭桂花但笑不語。 再等等?等小攤子滿大街的時候再干?那得少賺多少錢。 現在供銷社賣的瓜子花生口味單一,難保等大家都干起來的時候沒有那腦子活絡和手巧的人,也能做出口味豐富的干貨,到時候他們就排在了人家后頭,失去了那啥…果果說的先入為主的印象的機會。 抓住這個機會,以后即便出了同樣類型口味的瓜子,那大家最深的印象也是‘三嬸炒貨’賣的瓜子。 也有個青年目光閃爍,心眼子動的活泛。 彭桂花在首都可是有兩門親家,聽說家里都是干部。 侄女和倆兒子也是大學生,人家知道的東西,比他們這些大老粗知道可多。 她都能麻利的干起來,那是不是說明這個政策是穩的? 趁著屋里亂哄哄,心眼活泛的人起身離開,匆匆回了家里。 但不多時,家里就響起了長輩反對的聲音:“不行,政策剛出來呢你急啥?讓丁老三兩口子先試試,沒問題咱再琢磨。” “聽你爹的,人家丁老三出事有他兒子和侄女撐腰。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還讓不讓我們活了?” “是啊他小叔,咱們一大家子人呢,你可不能連累我們一大家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