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揮軍北上-《明末:從零開始造反》
第(2/3)頁
就在他們都已經快要習慣了義軍的管理時,義軍卻要拔營離開。
根據高小甲的情報,官兵正在調兵遣將,打算重新圍剿義軍。
高小甲的情報主要來自于延安城。
自從洪承疇和楊鶴鬧翻,被安排在延安城處理善后事宜后,就一直在關注李毅的動向。
當艾萬年和賀人龍近一個月都沒發現李毅蹤跡,他就覺得大事不好。
于是他立刻向楊鶴請示,要求統率延綏兵,追繳李毅。
但是楊鶴根本不予理會。
果然,沒多久就傳來艾萬年和賀人龍中了李毅的埋伏,全軍覆沒的消息。
這下子楊鶴更加憤怒。
認為洪承疇不聽自己的指示,一意孤行派兵追繳李毅,這才導致這場大敗。
洪承疇對于偏執天真的楊鶴,也是惱怒萬分。
兩人分別向朝廷上書,抨擊對方。
就在文書發出去沒多久,就傳來清澗縣被李毅攻占的消息。
這下子楊鶴坐不住了。
他想要招撫李毅,是覺得李毅謀逆只是因為被設計陷害,心中委屈激憤之下,為求自保的無奈之舉。
可是并不代表,他能坐視李毅攻占城池。
而李毅攻占清澗,洪承疇這個延綏巡撫更是責任重大,也急需收回清澗縣,追剿李毅。
楊鶴和洪承疇被逼無奈,重新走到一條路上。
剛剛趕回固原的官兵,屁股還沒捂熱,又被一封調令調往了延安城。
這些官兵沒能撈到好處,本就是怨聲載道,剛剛從延安城回到駐地,又要趕回去,這不是玩呢嗎?
于是軍中爆發鬧餉,固原兵嘩變,開始索要積欠的餉銀。
可是官府根本沒有銀子給他們發餉。
楊鶴派了三批人前去交涉,都沒能平息事端。
最后只能東拼西湊拿出來五千兩銀子,并且許諾這才讓固原兵重新上路,趕往延安城。
但是此事讓楊鶴威信一落千丈,傳到京城,更是留下許多口實。
這些消息,都通過高小甲的情報網,傳到了李毅的耳朵里。
所以在官兵聚集,要圍剿自己的時候,李毅并沒有絲毫留戀,直接丟棄清澗縣,揮師北上。
延綏兵被李毅在落石山擊潰,全軍覆沒之下,延綏只剩下鎮西將軍杜文煥這支軍隊。
杜文煥,萬歷朝名將杜桐之子、杜松之侄,十六歲即跟隨名將官秉忠征戰西北,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
這位將軍先后擔任過榆林總兵、寧夏總兵等要職,算是西北將門的領袖,也是大明少有的精通文墨的武將。
只是后來天啟年間告病回鄉,今年被楊鶴請出來擔任鎮西將軍,主領延綏兵,兼領固原兵,以來追繳賊寇。
杜文煥是西北將門的領袖,而延綏更是他的老家,在這里實力很強。
如今被楊鶴派遣追繳最大的賊首王嘉胤。
李毅率領軍隊北上,一是暫避官兵圍剿,二是北上與王嘉胤等起義軍匯合。
如今官兵勢大,單打獨斗是不行的,李毅急需外援。
軍隊北上,一路上各個莊園、縣城都是緊閉大門,召集民壯守備城池。
而義軍攻占清澗縣,通過公審官紳大戶,從他們身上抄出不少錢糧兵械,也不用尋找補給。
所以一路上秋毫無犯,就算是進入村莊,也是取水歇腳,用銅錢換取一部分咸菜肉食,用來補充飲食。
義軍很快繞過綏德城,北上接近米脂縣。
回到自己的家鄉,李毅也難免有些近鄉情怯。
之前離開米脂,本以為是追剿張獻忠,很快就會回來。
沒想到再次回來,自己已經從大明武官,變成了逆賊。
李毅率領前鋒營接近米脂縣,也并不準備攻城。
米脂縣作為自己的發家之地,也作為農會的大本營,還是有幾分香火情,李毅不愿意動刀兵,壞了鄉情。
他讓前鋒營在米脂縣外駐守,防備城中官兵反撲,另一方面讓輔兵營,和民兵營去往碎金鎮駐守。
就當李毅要回鄉里召集農會的時候,讓人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
米脂縣竟然城門大開,大批的百姓壓著縣衙官吏出城。
原來是米脂縣新任知縣到任之后,橫征暴斂,以大官斛收糧,并且火耗收受太多,百姓不堪其擾。
再加上天災兵禍,好些人家已經斷糧,糧價飛漲,根本活不下去。
這種情況下,農會的擴張更是速度。
城中的農會成員得知總理李毅要返回米脂縣,就接應農會團練入城,控制住了縣衙官吏,組織百姓迎接義軍。
不用動刀兵而得到米脂縣,李毅自然十分高興。
義兵入城,自然又是分錢糧,公審大會,以及宣傳主張。
這個措施搞了兩天,李毅找時間返回甘泉里。
隨著他起事,甘泉里也受到了牽連。
雖然包括云娘等人已經躲進柴山,但官府依然放火燒了李毅的祖宅,并且大肆抓捕和李毅有關的人。
好在靠著農會在鄉里的影響力,官兵根本無法找到云娘他們的藏身之處。
李毅去往柴山,見到了高老丈、老族長,并且視察了柴山的軍械作坊,安撫人心。
讓他驚喜萬分的是,馬壯等匠人不僅打造了一批精良的鳥銃,還仿造了五尊虎蹲炮。
這讓缺少大炮的李毅十分高興,當即重重賞賜匠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