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揮軍北上-《明末:從零開始造反》
第(3/3)頁
不過接下來,義軍不可能在米脂縣常駐。
李毅讓馬壯留下幾個徒弟經營工坊,大部分匠人要跟隨義軍轉戰各地。
至于老族長年事已高,又是農會的定海神針,還是要留在柴山主持大局。
高老丈則要跟著義軍離開,負責農會的事務。
在離開柴山的時候,老族長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的相送。
看著這個慈愛的長輩,李毅心中也不由酸楚。
這次將米脂縣的人馬帶走,再次回來,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
有時候一次分別,就是天人永別。
“毅哥兒,從小你就是個木訥的孩子,誰成想今日竟然做了這等大事。爺爺知道你才識過人,注定不凡,只是接下來的路注定艱難,你年紀還小,背負起來怕是不堪其重。但只要你一直心懷仁義,真的是為百姓著想,大家都會記住你的恩情,也會一直擁戴你。所以你要做到不失本心,記住你從哪里來,又要往哪里去。”
李毅聽到這里,抬頭看著滿臉皺紋的族長爺爺。
族長爺爺輕輕頷首,微笑著擺手道:“去吧,我這把老骨頭會為你守住這里,等著你回來。”
李毅眼中升起水霧,有些鼻酸的點點頭。
只是走了兩步,突然轉身跪地,向著族長爺爺磕了一個頭。
族長爺爺微微一愣,轉而笑著點點頭。
離開柴山,李毅去往高家莊。
碎金鎮被放棄之后,學堂也被遷到了柴山附近的高家莊。
如今云娘就在高家莊,處理學堂的一切事務。
等到李毅快馬到了高家莊內的祠堂,就見到云娘正在帶著一群少年讀書。
如今學堂已經擺脫往日認字朗讀的古板教學,開始創作了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謠,加上小故事用來識字,讀音。
聽到充滿童真的唱歌聲,李毅臉上難得露出一絲笑容,在外面靜靜聽著。
直到課程結束,這才緩緩走進大門。
云娘看到李毅進來,整個人待在原地。
當初她離開延安府,只以為李毅很快就能安然無事。
沒想到最后發生了那么多事,讓她十分擔憂,可又幫不上忙,只能在甘泉里擔心受怕。
如今終于見到李毅,種種情緒在心中爆發,不由快步奔來,直接撲進了李毅的懷里。
李毅張開雙臂,牢牢摟住云娘柔軟的身體,感受著彼此的心跳和呼吸,有種難得的安寧。
官兵的圍剿兵力不知道什么時候到。
李毅這次來就是要帶走云娘。
同樣要一起跟著走的,還有花費大量心血培養出來的少年。
這些少年已經能識文斷字,并且接受了一定的自然科學常識的教育,對李毅來說十分重要。
等到李毅返回米脂縣城,義軍的人數已經到了八千。
再加上五百甘泉里的青壯,還有源源不斷來投奔的人,李毅相信,自己真正離開的那一天,手下兵力怕不是要破萬。
這可是個不小的數目。
只是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未經戰場,未受過訓練的青壯,要想讓他們形成戰斗力,至少要通過幾個月的訓練,還有幾場戰斗的洗禮。
很顯然,李毅現在沒有時間訓練他們。
沒辦法,李毅只能將這些人先安排在輔兵營中,等待后續再安排。
洪承疇率領的追兵已經收復了清澗縣,正在往米脂縣追來。
李毅只能夠下令義軍,開始向東北上進軍。
他要和王嘉胤等起義軍首領匯合,看看現在起義軍到底是什么形勢。
另一方面,李毅派出人聯系在榆林一帶躲藏的王五、飛山虎等人,讓他們和自己匯合。
軍隊人數增多,相應的事務也更加多,行動也頗為不便。
李毅只能率領前鋒營先出發,李過率領輔兵和民兵在后面跟著。
王嘉胤、高迎祥、老回回一直在延綏一帶流竄。
如今他們想要攻占府谷一帶,所以兵力基本都在延綏北部。
杜文煥率領五千邊軍,正在和他們交戰。
雖然起義軍加在一起人數足有三四萬,加上隨軍青壯和老弱,足有十萬人。
可就是這么多人,依然被杜文煥打得抱頭鼠竄。
要不是延綏許多官兵被抽調去京師勤王,怕是王嘉胤、高迎祥等賊寇,連和杜文煥對峙的底氣都沒有,早就開始逃了。
高小甲不斷通過商隊的通信方式,了解府谷一帶的情況。
等到李毅路過榆林的時候,王五帶著一群人前來匯合。
因為榆林主要是王五和王徽一同賑濟饑民,所以這里農會發展的很迅速。
后來農會被取締后,轉成暗中發展,榆林許多農會成員都潛伏起來。
王五和王徵做農會的事情太多,被直接認定為謀逆,被官府通緝,所以發展的武裝力量人數并不多。
可就算不多,也有兩千人,這讓李毅手下兵力終究還是超過一萬人。
當李毅見到王徵的時候,真的有些心虛。
想想這個西學大家,發明家,丁憂守孝辭官的大明臣子,就因為一時心軟,和自己攪在一起發展農會,救濟饑民,最后被朝廷認為謀逆。
如今一切功名都被革除,家人也被牽連。
好在王徵并沒有過多責怪李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