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劉愛雨籌辦茶莊-《喧囂之后》
第(3/3)頁
兩個月后,茶莊開張了,“問雨軒”的牌子掛起來了,破例地沒有燃放爆竹,沒有樂隊演奏,也沒有歌星助興演唱,一切都是安靜的,和茶莊的風格一樣。
早在一個月之前,劉愛雨就找了一家資深廣告公司,對茶莊進行宣傳,廣告公司印了許多傳單,派人去發。
人們看到的是:“問雨軒”茶莊,中式茶樓,融小橋流水的江南美景和天高地闊的塞北風光與一體;這里是你沉思冥想的港灣、是你精神的棲息地、心靈休憩的驛站。“問雨軒”茶莊就要來了。
一周后,廣告詞是:“問雨軒”茶莊開張倒計時了,從此,喧囂的都市里,有了一方寧靜的田園。
又一周后,人們看到的是:“問雨軒”在一場風雨之后,款款而來,它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她真的就要來了。
散發廣告傳單的是茶館新聘的服務員,她們都穿著特色鮮明的民族服裝,瑤族的、苗族的、蒙古族的、回族的,走在街上,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引起眾人圍觀、合影、留念,而她們斜挎著的彩帶上,都印著“問雨軒”的字樣。
懸念,不斷地制造懸念,吊起人們好奇的胃口,一時間“問雨軒”茶莊,成了人們茶余飯后閑談的熱點。
因此,當3月12日,茶樓開張時,盡管沒有鬧出大動靜,但顧客已經足夠地多,人們都想見識一下,這座自稱京城第一家的茶莊的真實面目。
在經營方式上,劉愛雨和趙波的思路分歧太大,劉愛雨將茶莊定位在中高檔以上,而趙波認為面向普通消費者,薄利多銷。
趙波還主張,茶莊開張的前三天,對所有人免費開放,無償喝茶,遭到劉愛雨的斷然拒絕。
劉愛雨認為讓所有人都免費喝茶,是降低門檻,會對后期的營運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就像五星級酒店,寧可空著,也不能降到白菜價,它得矜持,得端著架子。
高端茶莊,不能像超市促銷一樣,免費領幾個雞蛋,從而讓一幫老太太老大爺,沒命地狂奔,那不是她要的經營思路。
院子的入口,原來是兩個墩子一個鐵門,現在,兩棵攀龍虬曲的古木,在兩旁矗立,兩棵樹的枝條在空中纏結在一起,并吐露著濃濃的綠意。
進門后便是一座假山,流水潺潺,水珠迸濺,透著絲絲涼意;小橋橫臥,如一彎新月;潭水清澈見底,金魚在碧綠的水草和蓮葉間游弋嬉戲;一道綠色的走廊,分別通向北、西、東三面的茶室。
進去以后,別有洞天,三十個茶亭各具特色,門楣上都是著名書法家的題名,室內的墻壁上,或掛一幅山水畫,或掛一副書法,都是名家墨寶,彌漫著濃濃的書香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