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任重還記得上條時間線里,當自己點評陳菡語易容后容貌依然太過高調,結果她回的那句“我已經盡力了”。 當時他給堵得半晌說不出話來。 他曾產生過好奇,但那點好奇也就是腦海中白駒過隙掠過的念頭,并未太當回事。 三分鐘后,任重知道了自己的天真,也知曉了厲害。 他落荒而逃。 在21世紀的各個人生階段,任重都曾直面過各種不同的誘惑。 但他從來不為所動。 因為他向來是個做事目的極度明確的人。 他這般性格的根源,還得從他兒時的經歷說起。 在幼兒園時,他稍微表現出天賦,早早便跳過了小中大班,進入學前班階段,并提前學習小學教材。 人人都夸他聰明,叫當時尚且年幼的他幾乎迷失,總愛現,時常因旁人或驚嘆或迷醉的目光而沾沾自喜。 那時候的他很喜歡這種走到哪里都被人注視帶來的虛榮感。 直到有一天,父親給他看了一本書,里面講了很多人類歷史上留名的科學家是如何發揮的各自的聰明才智。 任重被深深吸引了。 他敬佩那些科學家。 父親還告訴他,直到千年之后,這些人雖然早已死去,但他們的名字依然會出現在史書中,他們留下的成果依然能幫助人類文明一直往前走。 或許,在遙遠的未來,當人類文明走出太陽系,銀河中將會出現普朗克星、愛因斯坦星、馮諾依曼星、華羅庚星、錢學森星、袁隆平星這樣命名的行星。 會有很多人生長生活在這些星球上。 從這些行星中走出的人,在與其他星系的人類打交道時,會用驕傲的語氣說,“我是錢學森星人”、“我是普朗克星人”等等等等。 那天夜里,年僅八歲的任重做了一個只屬于兒童的夢。 在夢里,他夢見一顆美麗的蔚藍星球,上面的人們安居樂業,人們踩著飛毯在天空中穿梭來去,巨大的太空電梯從赤道上垂天而起。 一臺又一臺升降機一般的電梯如道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 一艘又一艘大大小小的飛船從空間站遠去,前往相距數十光年的鄰居星球旅游。 一個與自己同齡的八歲孩子在經過數百年的冷凍后,滿臉好奇地走出飛船,與別人所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好,我是任重星人,我來自任重星”。 當時任重的心臟砰砰直跳,并從夢中驚醒。 他雙手抱膝在床上苦思冥想了很久。 那只是個夢,但卻在任重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他終于從旁人的“甜言蜜語”中走了出來,并暗暗發誓,總有一天,我也要成為那樣的人,我也要有我的星。 這不可與旁人言說的夢成了支撐少年任重一路走下去的全部動力。 它或許很荒謬,很可笑,更可能是終其一生都無法觸及的高度,但任重一直都很認真的對待它。 自此,任重打開了屬于自己的新世界,不再在意旁人的眼光,不再有虛榮,只是更迷醉地投入到知識的海洋里。 他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感,也少了很多其他孩子都有的苦惱。 每當感到疲憊時,他就在腦子里回想那夢中的孩子用驕傲的語氣說“我是任重星人”時的模樣。 他忽視了一切可能阻擋前路,拖累自己腳步的事情,包括一些無意義的友情、所謂的愛情與欲望。 他甚至懶得去在乎除了家人之外的任何人的感受。 有人說他高冷,有人說他裝腔作勢,還有人說他讀書讀傻了。 但這些人并不了解,在他的心里究竟有著多么艱難的夢想。 任重只是覺得這些無謂的社交都是浪費生命,與其把心思花在去揣摩身邊這些注定了的過客的喜好上,倒不如多學點有用的知識。 時光荏苒,轉眼便是一天之內同時完成兩門專業的博士論文答辯,學業完成之時,他幾乎看到了實現夢想的希望。 如果不是罹患癌癥,如果能完成手中未竟的項目,他本有機會在23歲之齡成為全國十大青年學者之一。 但命運不相信如果,他被瞬間擊倒了,然后便來了這里。 他經歷生死,看到了山河巨變,看到了藍日雙月,更看到了文明的“黑暗終末”。 他不得不改變自己,被迫從一個單純的讀書人變成一名“人脈王”、“老銀幣”、“敲詐犯”、“背叛之王”、“lsp”。 只有這樣,他才能融入社會,才能在此立足。 可越融入,他越覺得與這里格格不入,越是深深地體會到當年的自己能毫無后顧之憂地讀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身在其中時,他不知味,直到失去了一切,再看見另一種社會,他懂了。 既然他不愿意改變自己,那么,只能改變世界。 悄悄藏在他心底從未消失的“任重星”又慢慢冒出頭來。 夢境里并不存在的“任重星”找到了更實質的載體。 他覺得自己能做到,不僅僅是因為復活,更是因為他從小到大下定決心去做的事從未失敗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