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天意侯-《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第(1/3)頁
這確實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秋華年眼睛一亮,“生擒住安南國王了嗎?”
杜云瑟搖頭,“我朝大軍進攻安南王都之際,安南國王想攜帶寵姬棄城逃跑,事情敗露后,安南軍隊自行大亂,國王已喪生于亂軍之中。”
秋華年聽了安南國王的離譜操作,忍不住咋舌。一國之君在敵人兵臨城下時悄悄帶寵姬出逃,最后被反噬而死,實在怨不得別的。
“這下安南要怎么辦?是扶持聽話的國王,還是直接設立都護府?”
原本吳深率軍從西南邊境進攻安南,是為了與從海上發兵的太平侯形成合力,幫助占城奪回被安南占領的失地。
不料大裕軍隊的強度和吳深的戰力對安南來說過于降維打擊,只花了短短幾個月,竟把安南王都都攻破了。
“看過戰報的大臣們主要有兩種聲音,一是設立安南都護府,將安南變為大裕的藩屬國,派官員過去與安南國王共同治理安南。”
這個方案有些激進,不過秋華年覺得有可行性。安南過去就屢次騷擾大裕邊境城鎮,欺壓南洋小國,南洋地理位置重要,大裕想發展航海事業,必須先把它收拾服了,否則遲早會因此遭受損失。
“還有一種呢?”
杜云瑟說,“廢除安南王室,將安南并入大裕國土,重新劃分州府縣,完全由大裕治理。”
“……”秋華年一時無言。
不是,怎么第二個還要更激進,原來第一個方案才是保守派?
“陛下是什么想法?”
“自然是想選第二種。”開疆拓土、建功立業,是每一位有雄心壯志的帝王都無法拒絕的功績。
新開辟一大片國土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難以估量,后續的治安和管理更是難上加難,但現在的裕朝有足夠的實力不虛這些問題。
“史籍有載,安南在千年前曾是華夏之地,如今讓它重新為我朝天子所統御,是在收復失地,于情于法皆有跡可循。”
秋華年一時不知該怎么評價這正氣凜然的理由,“這是云瑟你說的?”
“這是新任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黃鉉的原言。”
秋華年張了下嘴,哭笑不得。
黃鉉此人能力出眾,本事不小,是昭新帝登基后親手提拔的閣老。秋華年與他不熟,只知道黃鉉的政見一直非常穩重保守,經常會對杜云瑟和秋華年的一些創新措施提出異議。
有這樣一個沒有私心但時常唱反調的“政敵”并不是壞事,托他的福,秋華年和杜云瑟能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調整,以人為鏡便是如此。
連黃鉉這樣的純血保守派,都對開疆拓土抱有如此大的熱情,別人就更不用說了,難怪兩種方案一個比一個激進。
雖然愛好和平,海納百川,但華夏從來不是軟包子和老好人,無論哪個時空,哪條歷史線上,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武德充沛,從骨子里散發著戰斗民族的氣息。
秋華年突然想起在現代時看過的一個段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