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42章 安南大捷-《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第(1/3)頁

    大自然是世間最無情的偉力,四季輪換、時光流逝,誰也逃不出它的定律。

    天氣越來越冷,一眨眼樹梢的黃葉便齊齊落下,只剩干枯的樹枝。

    漂亮的花窗換上了厚而透光的新棉紙,前幾日各個屋子的暖閣都搭了起來,頭頂明媚的太陽沒有帶來太多熱度,窗棱和臺前凝了一層雪白的清霜,將亮光反射進室內。

    鑲嵌復雜銀絲花紋的半人高的銅質熏籠里靜靜燃燒著無煙的龍眼炭,秋華年抱著手爐,坐在熏籠跟前看賬冊。

    天氣轉冷之后,他越發不愛出門,平日里只待在熏籠邊上,和奶霜一人一貓各霸占一個最佳取暖位置。

    秋華年手里的賬冊是南方皇莊今年試種占城稻的成果,手邊還有一本,記載了大裕各州今年種植甘薯,也就是紅薯的情況。

    占城稻和紅薯的生長期都不長,五月遠洋艦隊歸來帶回種子后,朝廷立即不留余力地將這些海外良種安排到各地去。

    這幾年在秋華年的影響下,裕朝官方對農法、農術越發重視。往大了看,有秋華年這樣一個憑農業一路封到縣主的例子在,往小了想,還有魏麥這樣靠種甜菜獲得官身的平民百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研究此道,期頤借此揚名立萬。

    大裕的農業水平在短短幾年里提升了許多,而對一個傳統的農耕強國來說,農業水平的廣泛提升,幾乎可以等比例轉化為國力的提升。

    占城進貢的占城稻是已經經過上百年選育的優良品種,五月份種下,到八月末時,絕大部分南方種植區域的稻子便成熟了,照這個時間推算,很多地方種占城稻完全可以做到一年兩熟,乃至一年三熟。

    而祝經誠在秋華年的提點吩咐下找回來的紅薯,更是逆天般的存在,不但畝產高達兩千斤,一鋤頭下去就是一大串,還不需要良田,隨便找塊犄角旮旯的地方種下就能生長。

    這兩樣作物與大裕高超的農業技術結合之后,如同一陣驚天動地的晴日巨雷,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炸開數不清的花來。

    秋華年翻過稅收,去看那些各個試種地統計上來的農家百姓過冬前家里的余糧數目。

    每戶人家都有平均下來后每個成人不少于九十斤的主糧,條件好一些的人家會多留一些白米白面,條件差的則把精米細面全部換成了玉米、紅薯等更便宜劃算的主食。

    無論如何,九十斤的主糧已經夠一個人吃飽半年,撐到下一波成熟快的糧食收獲,或者天氣回暖后找到別的糊口的法子。

    秋華年回憶起自己剛穿越來這個世界時,家里只有一間破草房,房子窗戶漏風,地面全是坑洼,庫房里只有幾斗糧食,孩子們餓的皮包骨頭,幾個月沾不到一點葷腥。

    如果把當時的杜家挪到現在,哪怕家里依舊只有孤兒寡母,只有三畝薄田,他們也能通過勞動吃飽穿暖了。

    他的努力,他做的一切,在讓這個世界上普通人的生活越來越好。秋華年心里閃過這個認知,唇角浮現出笑意。

    當然他明白,這一切不是靠他一人做到的,杜云瑟全力搭建的新政體系、從元化到昭新兩任帝王不打折扣的支持同樣重要。

    除此之外,還有無數人默默奉獻,辛勤奮斗,共同構筑了如今華夏遍地谷滿倉豐,家家柜有余糧的盛景。

    秋華年心里高興,回憶起當年的事情時,順帶饞起了村里的美食。

    那時候他們手頭拮據緊張,遠大前程才剛剛開了個頭,一分一文錢都要精打細算,賺到錢隔幾日稱一斤肉回來,濃到實質的喜悅就在草房內外充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