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翌日,下午。 bj,廣安門附近。 方淮提著兩箱牛奶和一袋茶葉,徘徊在一個有著幾棟五六層老樓,還有幾處的獨棟小樓的大門前。 軍級單位的家屬大院,怎么也該有兩個武警哨兵才對,但在這四九城下,只配備了個保安室。 但方淮卻十分慎重,不斷抬手看著時間。 4點26。 4點27。 卡準4點半,飯前一小時的談話時間,抬頭,走了進去。 門崗老頭兒見慣了站在門口這樣等待的人,掃了一眼方淮手里的牛奶茶葉,讓他登記一下,便放了進去。 … 談話的時間,比想象中更長。 7點半,于副局身著運動裝,從一棟小樓出來,走在前面,方淮離著小半步緊緊追隨。 于副局走出幾步,抬起手掌,轉了轉,語重心長道: “小方啊,馬克思哲學告訴我們,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要用辯證法,有些事,寧向直中取,不向取中求,但有的事,是莫向直中取,只在取中求,阻力過大,剛則易彎。” 方淮點點頭:“是,局長,我一直傾向用辯證法看待問題,不過我看得粗淺,只是想著,難度越大,成績就越大。” 于副局不由輕笑。 狡猾的小子。 不過,這樣的變革,機不可失啊。 想當初,他只覺得這小子怎么在好好的大應急方案里摻進了一些妄想,竟然還想為消防部隊更名,可如今,這小子搞事的能力,超乎了他的想象。 地方支持搞消防改革試點城市,支持修改地方法,三校聯合搞系統研發,聽說里面竟然還有一套解放軍指揮系統,這些復雜的力量,竟然一一被他拉攏攻克。 現在,竟然還有領導為這套龐雜的改革大方案背書,而且不是意見模糊的背書,是直指其中最尖銳的消防體制問題。 這個小子,時代的弄潮兒啊。 方淮,已經從一把鈍刀,一柄利劍,逐漸變成了一桿具有煽動力的旗幟了,使用方法,不再是或劈或砍,而是拿起來迎著風一揮舞,就有千軍萬馬跟著咆哮。 要用好這桿旗。 想著,于副局緩緩道: “既然地方上支持你,實操對比,探索新思路的機會也不可多得,貴陽這個自發的試點動作,我會報到黨委會的,不過,后續能做出什么樣的成績,還要看你們的表現。” 后續成績?看表現? 方淮聽著,感覺這話有點籠統,像是打太極。 “局長,能不能明示?怎么定標準?…火災數量,死亡人數零增長?” 這兩個指標“零增長”這件事,一直是個很不理性的想法,也導致過一些奇葩事情的發生。 比如某地去年火災死了x個,今年到大年二十九,比去年還少兩個,本以為保住指標了,誰知道大年三十有人亂放鞭炮把房子給點了,燒傷送醫院搶救三個,兩個沒多久宣布搶救失敗,死了。 還有一個眼看要死,連家屬都放棄了,結果消防不干了,自掏腰包連夜送到省人民醫院,請最好的燒傷科大夫會診,氣管切開,挺在那兒,要死也得過了年再死,12點鐘聲一響,沒死,那就算是占明年的指標了,今年的任務也算是保住了。 火災事故發生率,那也是不好定的,有時候和天氣,空氣濕度有關,還與地方大力發展的產業有關,具有偶然性。 于副局剛從地方上來,很了解這些情況,當即擺擺手。 “各級目標任務要明確,你們中隊,要切實保證拉得出去,參與得了,完成既定的災害增援目標,考察的是省內增援任務的處置能力。 貴陽支隊……要在政府如今的支持力度下,盡快把你那套系統的構思落地,這件事是大好事,陳局長也比較認可,完成得好,局里會派出工作組到貴陽考察。 防消工作方面,根據局里今年的工作要求,要確保火災形勢平穩,根絕重特大火災,不發生較大亡人火災,最大限度減少一般亡人火災,確保重要時期不發生亡人和有影響的火災。 你們貴陽,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 另外,年終工作總結,還是要和去年有個對比,不是只糾結于數據的對比,而是要有20個以上的大型出警案例進行對比深度分析,論述城市試點的優越性。” 方淮點點頭:“懂了,局長。” 20個案例,一年下來,全支隊還是能湊出來的,但這么多案例,也代表著接下來一年,支隊不能放松對任何一個大隊的要求,每個中隊出警,都必須嚴格按照這套大應急方案行事。 這算是把今年支隊的主要工作確定下來了。 不過,還是沒談到關鍵部分啊。 “…局長,其他的好對比,防火工作,我們沒法改革啊。” 于局長笑了一聲。 “你這么聰明,沒有想法?” “防火工作,我沒有經驗,實在不敢亂想。”方淮抿了抿嘴。 “那你還敢對防火部門搞這么大的動作?”于局話鋒有些凌厲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