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努力-《帝國風云》


    第(2/3)頁

    這就是,中國在遭受石油禁運之后,需要從其他地區獲得石油,同時也要通過增加出口來應付能源開支上漲造成的國家收支變化,因此中國企業必須增加出口。也就必然會擠占其他國家企業的市場。在進行貿易戰的時候,中國不得不以價格戰為主,即通過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來奪取更多的海外市場。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只能通過同樣的方式來應對中國的貿易戰。這就意味著,即便海外市場規模沒有縮小,德意志第二帝國從出口中獲得利潤都將大幅度降低。

    事實上,在經濟危機期間,所有國家的海外市場規模都在縮小。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遭遇了戰后的經濟寒冬,即出口利潤在經濟危機期間降低了百分之五十。

    對中國來說,這也許不是大問題。

    別忘了,中國既是全球第一的出口大國,也是全球最大市場國,其國內市場就能消化掉大部分產能。更重要的是,在經濟危機期間,中國放棄了華元的金本位,使得華元對外急劇貶值,從而提高了中國商品出口競爭力,讓中國企業在更多的海外市場上站穩腳跟。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中國政府穩住了華元在國內市場的購買力,也就基本上確保了國內消費市場的購買力。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

    華元貶值,意味著帝國馬克升值,也就意味著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出口將遭受重創。

    這場經濟危機,直接影響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社會穩定。

    在一九七八年,經濟危機發展到嚴峻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失業率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二,相當于每五名帝國勞動者中就有一人沒有工作。要命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是一個相當保守的國家,大部分婦女都沒有從事社會勞動。也就是說,一個失業者就意味著一個家庭失去了生活來源。

    顯然,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導致帝國社會極為動蕩。

    也正是在這個大環境下,帝國內部才出現了改革的呼聲。

    后來,很多人都認為,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抓住了這次機會,在七零年代末開始進行社會與政治改革,就很有可能渡過即將到來的危險期,至少不會在十多年后崩潰,甚至有可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問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抓住這次機會。

    在改革呼聲面前,帝國當局不但沒有進行改革,反而以保衛皇權為由,對改革實力進行了殘酷鎮壓。

    在一九八零年,有上萬名改革派的政治家與社會活動家被迫流亡海外。

    根據后來公布的資料,在這場以“捍衛皇權”為的政治迫害行動中,至少有三萬多名支持與同情改革的帝國公民遭到清洗,很多在遭到秘密逮捕之后就人間蒸發了,另外一些則被囚禁了數年之久。

    問題是,鎮壓并不能解決帝國存在的根本問題。

    進入八零年代,帝國當局又做了一件極為錯誤的事情。

    這就是,為了分化國內矛盾、或者說是把國內矛盾轉移到對外矛盾上,帝國當局發動了入侵南斯拉夫的巴爾干戰爭。

    顯然,帝國當局希望通過這場戰爭來引發愛國主義思潮,讓民眾暫時忘卻缺衣少食的艱苦生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