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師徒五人齊出獄-《聊齋之寧采臣》
第(1/3)頁
“監牢守衛森嚴,逸仙能從容而來,看他的手段想必是得了道門真傳。想不到我陳慶之視為衣缽傳人的弟子卻成了道家修士,朝廷如此,實事逼人,奈何奈何。”
在天啟大帝的****下,儒生士子下獄的、抄家的、逃逸的、隱居的,數不勝數。是以對寧采臣的選擇,陳慶之并沒有分毫責怪。他知曉寧采臣此番前來,定然是來營救自己,在如今這種紛亂的情形下,單是這份心意就足夠了。
陳慶之感慨著收回目光,問道:“外間的形勢如何?”
陳慶之的四個入室弟子中,以三十六歲的李若愚為長,林云次之,關星再次之。這三人的年齡彼此不過差兩三歲,又常年跟隨在陳慶之身邊,三人之間的關系比小了他們足足十來歲的寧采臣要親密的多。雖說在心境上他們三人都遠遜陳慶之,但他們能成為陳慶之的入室弟子,自然有不凡的地方。
因而陳慶之一問起,李若愚三人都齊齊看向了寧采臣。無他,概因朝廷的形勢關乎著他們能否真正的逃離此地。
寧采臣自是心知肚明,當下就粗略的說道:“大乾的西北因李福東造反,軍隊平定無力,早就一片糜爛。而江南地區各方人馬在張鷺等人的串聯下也已經準備起事,至于京城現在已經亂成一團,朝廷正在全面鎮壓。弟子來之前,剛好看到,依目前的形勢看來,朝廷想要平定京城的****難得很。至少短期內是不可能的了。”
聞言,李若愚三人具是面有喜色。在這樣的情形下,離開京城確實是最好的時機。日后就算朝廷平定了京朝的叛亂,面對整個失控的天下,想必也沒有人手和時間來追捕他們了。
陳慶之身形一晃,不自覺的倒退了幾步,手扶在墻面粗粗的喘著氣,素來面不改色的他面上一片蒼白,眼中又是痛苦又是感傷:自己效忠的朝廷居然糜爛到了這般地步,簡直讓人不敢相信。身為六部之首的大臣,他太了解天啟大帝的性格和能力了。事情發展到如今這種境地,他清楚的意識到大乾的覆滅已經不可挽回,即便天啟大帝有心力挽狂瀾,到現在也太遲了。更何況天啟大帝根本就沒這份心,想必他這時還猶自蒙在鼓里,以為天下還在他的掌控之中。
這樣的事情換做旁人怕是高興還來不及,然而對一心忠于大乾,孜孜不倦為之付出一切的陳慶之而言卻似一道晴天霹靂。
“先帝啊先帝,微臣對不住您啊。”想到先帝臨終前的囑托,陳慶之心如刀割。可是他現在能做什么,又該做什么。
李若愚最是年長,歡喜之后霎那就注意到老師的神情。身為大弟子,他又怎會不知老師心中的苦痛和掙扎。然而到了如今這樣的局面,大乾的危局早就不是任何一個人能挽救的了了。老師的能力他是知道的,可是天啟大帝會給老師機會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再者古往今來,天下分分合合,朝代更替往復,任是誰也掙脫不了這個藩籬。在滾滾大勢之下,莫不成要給這個腐朽沒落的王朝陪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