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二十一條(上)-《理想年代》
第(3/3)頁
日置益心里冷笑。袁政府外交部已經由次長曹汝霖提出口頭抗議,同時進一步提出正式照會。這個照會非常可笑而幼稚,內容說:“膠澳在東,濰縣在西,非行軍必須之路,前經聲明,濰縣不在戰區之內,已經貴政府同意,該地軍民亦經屢次曉諭,令勿驚疑,今貴**隊突有此舉,使我政府失信于軍民,不知是何用意?”
日置益眨了眨眼睛,說道:“奉本國天皇訓令,膠濟路為德人所經營,戰爭前后一直為德軍輸運軍糧,今濰東一帶雖由日方占領,但濰西一帶則仍由德人暗中使用,殊于日軍行軍不便,以是占領之,但決不侵害中國之中立……”
這個答復,把前此承諾有關戰爭區域的問題避而不談。對于日軍占領膠濟鐵路的理由則是:(一)該鐵路是德人所經營(其實按照膠濟鐵路條約,華股居多)。(二)德軍利用此路。日方這個答復,簡直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把膠濟混為一談,則表示日軍還要進駐濟南。
袁世凱不是笨蛋,怎么會聽不出來,他在朝鮮干了那么多年,太了解日本了。
“那么日軍也是要進駐濟南咯?”袁世凱擺出一副先知先覺的神態來。
日置益忙恭維:“大總統明鑒,理由有三。(一)山東鐵路系根據膠州灣租借條約,純系在德國政府監督權之下公產性質之德國會社,其實體上與租借地為一體的延長。(二)鐵路本身為運用上絕對不可劃分之物,決不能以德國經營之鐵路以其在中立地帶濰縣以西之故得改變其性質。日本開戰之目的,不僅攻擊膠州灣,并擬進而根絕德國在東方經營之根據地。(三)交戰區域之劃定和山東鐵路問題是各別的,不能混而為一。”
袁世凱算聽出來了,總而言之,日軍的目的,至少是借此要吞并山東半島。
但是日本人的野心只是一個山東半島嗎?
事情果然如袁世凱所料。這個日本公使日置益,還給袁世凱帶來了一份禮物——他和他的政府所擬定的《中日友好條約》。
袁世凱將條約草本翻看了一下,條約共分五號。全部條約共二十一條。
袁世凱看完這二十一條后,臉色大變。
日置益從袁世凱的臉上已看出他內心的為難,微笑著說:“大總統先生,日中兩國親善友好,這是貴我兩國的共同愿望,但友好是要用實際行動來體現的。敝國政府將全力支持大總統先生在貴國恢復帝制,大總統也應該為敝國提供一些方便。倘若大總統不能簽訂這個條約,那只能說明大總統先生不要日中友好。如果這樣,我們大日本皇軍將奉命用武力來獲取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
日置益的話再露骨不過了。
袁世凱心里和想答應,但是知道不能不能表現的太猴急,因此他矜持對日置益說道:“這是一件需要磋商的大事,請貴公使先和我國外交部商談吧!”
永久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