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稅糧一斤沒交過,倒是朝廷賑濟了三年。 吳中心里苦澀:“陛下,臣也覺著奇怪,可那四縣,就是連年水患,臣慚愧,當(dāng)初便是臣立狀,而今卻無從處置。” 朱棣放下奏本,吁嘆一口氣:“朕每年開春前,便命夏原吉去疏通淞江,就是憂慮百姓沒了生計,變成流民,年年朝廷開倉賑濟,也不是辦法,四縣拖欠了多少稅糧?” 吳中面露畏懼之色,艱難開口:“回稟陛下,至今年十二月,已然欠稅三百八十萬石…” 半個時辰過去… 吳中滿面愁容出了奉天殿。 解決解決,就知道讓老夫解決,朝廷倒是給糧啊,他娘的!氣呼呼地提著衣擺,蹬蹬蹬走下御階。 “再催,老夫就罷官。” 發(fā)泄一通后。 吳中嗟嘆一聲,背手垂著頭走到長安左門,突然被鹿絨皮靴橫攔去路,正氣頭上,還有不開眼的擋道,抬頭,逐漸往上看,一張清秀的臉正微笑看著他。 “見…見過瞻墉殿下。” 朱瞻墉聽朝廷任命都御史,好不容易拉下陳瑛,豈能讓二皇叔的人占據(jù),從朱元璋給的人選中,挑上了吳中。 所以他就等在這里了。 朱瞻墉笑瞇瞇地問:“吳大人乞到賑糧了嗎?” 吳中望著朱瞻墉,一句話也不想說,心說你皇爺爺若是給糧,老夫豈會是這副樣子。 “殿下問這個作甚?” 朱瞻墉攬著吳中的肩膀:“我憂慮四縣百姓,若是乞到糧,便就此作罷,若未乞到,有個辦法吳大人想不想聽?” 就你?吳中不可置信的看了眼貼過來的朱瞻墉。 “什么?” “吳大人知道新鹽法嗎?”朱瞻墉問。 吳中不解:“自然…可是……” “蘇松湖嘉四縣,屢受水患,田地自然是無法耕種了,可新鹽法在江南十府試行,士紳紛紛擠兌鹽票,朝廷卻兌換不出鹽。” “戶部已經(jīng)征召徭役,何不讓饑民替朝廷制鹽,收上來的銀兩,作為賑銀,再下發(fā)給饑民,百姓也不用服徭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