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嗯。” 解縉看完,重重的嘆了一口氣,也許是想家了。 朱瞻墉時間也不多:“解公為何下獄?” “那日,漢王奏請陛下讓趙王回京,下官勸陛下讓趙王留守北平府,漢王說我挑撥太子兄弟關系,陛下氣盛之下……將本官下獄。” 漢王坐不住了,想叫趙王朱高燧來京城幫忙,被解縉看破,讓趙王來京城還了得?于此,解縉據理爭辯起來。 朱瞻墉暗自腹誹,果然,不是因為文獻大成。 解縉是個情商極低之人,可也是為太子爭辯,朱瞻墉站起身: “解公,我走了啊。” 從錦衣衛詔獄出來,朱瞻墉打聽朱棣下落,聽聞在武樓教朱瞻基槍法,此事他見識過,輕甲裙擺搖動宛若翩翩起舞的鹮鳥。 只是不喜被打擾。 朱瞻墉來到文淵閣,隨著編修人員越發多起來,想象中雞飛狗跳場景沒有出現,閣外滿置書案,人頭攢動,皆忙著手上之務。 他注意到,案幾上擺著刻字木牌,木牌上分別寫著經、史、醫卜、陰陽等字眼,這些書案上,有文官在抄錄什么。 走進閣內。 書案一字排開,木牌上寫著總修官,中修官,小修官等字樣。 朱瞻墉還注意到,朱棣夾在披甲巡邏護衛中間,鮮有人察覺穿著一身輕甲的朱棣。 朱瞻墉看到了朱棣,對方也看到他:“孫臣不知您在此。” 朱棣今日有一件重要的事。 那就是檢查重修的進度,動用成百上千個官員,他擔憂太子之能,無法操持這項浩大工程,又心憂官員知道他來做面子工程。 看了眼文淵閣四周,盡管不想承認,朱棣還是點點頭:“不錯,將朕的旨意記在心里了,上千個官員不好管治,稍有不慎,就會變成勞師動眾之弊政。” “此番一定會做出勞績來的!給他們發放月米和俸祿,俸數已交給戶部核算,望陛下過目后準許!” 朱瞻墉用正式場合稱呼,封王后需改口陛下,此時也無不妥。 “嗯,是朕看走眼了嗎,為何沒有農事?”朱棣凝著眸子,國以糧為本,目光掃過卻未見最重要的農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