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然而在解霖目光四處搜尋時,朱瞻墉已悄然坐上馬車準備回宮。 路上想起趙王之事,解縉阻諫太過惹陛下不喜,欲立誰為儲君是皇帝的權力,自古君臣奪權乃忌諱之事。 朱瞻墉心里一直牽掛著這件事。 馬車行駛在坑坑洼洼的長安大街,他掏出那塊光潤玉石,此刻潤玉內響起陸的嗓音,傳言他到國都了。 朱瞻墉正好奇自己可否去到陸的歷史,沒想到閉上眼睛卻體驗一場意外之旅,意識穿過諸如門般的光暈,再睜開眼睛是一個舊跡遍布的世界,不知怎么形容這種狀態,沒有自己留下的任何痕跡,仿佛與時間同在。 燕國雄偉的國都薊城,一輛馬車轱轆壓在碎裂的青石上,木頭發出不堪重負的吱吱聲,陸撩開車簾,瞥見褐衣百姓行在街巷上。 這座防備森嚴的國都旌旗蔽空,號角鼓鳴,今年遭遇了最嚴重的干旱。 百姓活不下去了,燕國準備發兵攻打趙國,他肩負著游說奉陽君的使命,而滿朝公室和王畿以他的成敗為進攻的號令。 眼見出使趙國的使節回來,薊城苦不堪言的百姓紛紛圍過來,迫切想知道霸道的趙國會放水嗎。 馬車沒有停留。 陸放下車簾,這件事還是由燕文侯宣布比較好。 穿過繁華的街市,百姓不情愿向兩旁讓開道路。 心情沉重的燕文侯帶著客卿們,站在王宮門前遙見即將到來車隊,燕國和趙國勢同水火,但燕國弱小常受趙國牽制。 派了許多使節也無法緩和兩國關系,若這次外交失敗,只能出兵向趙國示威,但這對久旱缺糧的燕國乃最無奈之舉。 一刻也無法按捺的燕文侯,跨著大步來到馬車前:“此行如何?” 蘇秦躬身行揖拜禮,仿佛只不過做了件微不足道之事:“燕王讓臣出使趙國,是出于對臣的信任,而臣亦不辜負您的厚望,燕國與趙國的盟約已經達成了!” 燕文侯這些天的寢食難安瞬間轉為哈哈大笑,燕國國力不如趙國,縱然能僥幸打贏,南面還有虎視眈眈的齊國。 沒想到,眼前這個食不果腹,投奔到自己門下的食客,竟有說服趙國的本事。 “寡人真是沒有看錯你啊!” 蘇秦受到這樣禮遇,并未表現得驕傲:“臣雖然促成燕國和趙國結盟,然燕國國力昌盛才是庇護百姓最牢靠的方法,出使之后,臣信中所提馬鞍,希望王上能放在心上。” 那寶物能增強燕國國力,絕對不會有錯! 面對不菲的造價,燕文侯委婉勸道:“寡人沒聽墨家有此物,宋國國君成,延誤農時來建造娛樂用的高臺,致使宋國國力衰退,這是一樣的道理啊!” 蘇秦決心很堅定,甚至與燕文侯對視,仿佛所說都是肺腑之言: “臣來投奔燕國,并不是因為燕國強大,相反,是因為燕國弱小需要臣這樣的人,如果燕文侯不愿意采納臣之言,臣留在燕國也沒有用處了。” 燕文侯并不相信馬鞍有此巨大的作用,在他的畢生認知中,戰車才是戰場的主宰,但是為了留下蘇秦,勉強回答:“寡人愿意采納,請你留在燕國繼續輔佐寡人。” 蘇秦知道朱瞻墉在看著他,抬頭看了眼燕國昏沉的天穹,笑起來。 【蘇秦出使趙國任務完成,燕國國祚增加,你獲得國祚氣運點數200】 【國祚氣運點,能加速屬性能力,能投影能力使用,能延長國祚氣運,1000氣運點數可轉化為一年國祚】 應當是他贈陸馬鞍影響了燕國的歷史走向。 朱瞻墉并沒有表現得意外,從陸出使來看,他能一定程度影響陸所在時代的事件,最終根據事情完成度,返還給他國祚氣運點。 而國祚氣運點。 能加速他使用的能力,諸如天工造物,或者延長國祚。 朱瞻墉似乎明白蘇秦等人為何還活著的原因了,就是給他增加國祚氣運點的。 最糟糕的結局,蘇秦死去連同在他身上提取的能力一同消失。 時間似乎沒動,朱瞻墉能感受到長安大街特有的顛簸,按時辰馬車應當跑到午門了,真正確定還得問老朱。 老朱嗓音從玉石傳來:“你剛闔眼,怎么,有古怪之事?” 看來老朱也不知情。 馬車回到皇宮,方才踏入西直門,朱瞻墉就聽趙王隨同陛下去文淵閣巡視,而后開始責怪太子。 “趙王想從文獻大成入手,不想讓太子立功?” 朱瞻墉覺得趙王腦子還是機靈的,永樂為后世所稱頌幾件事,其中之一便是永樂大典。 此乃朱棣心之所向,重視等同于鄭和下西洋。 來到文淵閣。 趙王朱高燧站在文華殿中央,俯瞰著周圍官員,凝重目光最后落在朱瞻墉身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