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7章 國祚氣運點!(二合一,4K)-《穿越大明后,我被朱元璋穿越了》


    第(2/3)頁

    “瞻墉啊,你與皇叔乃血脈相同的朱室子孫,皇叔不應指責你的過失,可此事動用人力之繁浩,若是做不好,朝廷所支月米和俸祿,與支空響何異。

    “這些都是民脂民膏啊!”

    朱瞻墉來得晚:“敢問趙王,瞻墉寫了什麼?”

    還未待朱棣回應,朱高燧有些幸災樂禍,原封不動念道:“殿宇十九,鑄造一根長二十丈鐵柱,立于皇城西北,可避天火,雖然不是危及的事,窺一葉而知全豹,若俱都如此疏忽,恐怕大典還要再修第四次呀。”

    永樂年間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突發大火,上百萬兩白銀在火光中消失。

    朱瞻墉覺得大典既然包羅萬象,應當將躲避天火之法記載于其中,只不過避雷針對于趙王等人誠然是天方夜譚。

    朱瞻墉想了想:“此書浩繁,有疏忽再所難免……”

    覺得抓住朱瞻墉把柄,趙王笑了:“瞻墉說的對,可你當初主動應承陛下,現在又說在所難免,若臣與漢王立下軍令,卻又打了敗仗,當如何呢?”

    朱瞻墉說不出話來。

    是這道理。

    趙王如此說應當是想代替太子,總修文獻大成,如此既能統治九塞軍隊,又能延長留在京城。

    奪嫡之爭向來如此,沒甚么好說的。

    只不過朱瞻墉不想把這份功勞讓人,抬起頭反問:“三皇叔通曉工藝?”

    “不通。”

    “那怎敢斷言瞻墉所言虛實?”

    見趙王愣住了,朱瞻墉道:“祖父皇帝陛下就不問我,為何要寫進大典中?”

    朱棣也覺得孫兒非莽撞之人,正欲聽他接下來解釋。

    “朝廷嚴令宮外屋舍,不許高于宮闈,紫禁城成了京城最高的殿宇,奉天殿高十三丈,高處不勝雷,所以屢遭天雷,天雷劈到樹上尚且起火。”

    “更遑論奉天殿穹頂俱都是風干之木,宮里雖遍布水缸,可十丈之高的殿宇,誰能將水澆上大殿金頂?區區幾十萬兩白銀,燒了無事,倘若皇爺爺在殿中閱奏,孫臣不敢想象。”

    朱瞻墉句句肺腑之言,令朱棣心里隱隱擔憂。

    一座皇宮動輒幾十萬兩白銀,區區幾十萬兩白銀,朱棣說不出這樣的話來,若皇宮真因高聳而招致雷火,此事需慎重看待。

    “可真?若胡謅,朕可要懲治你。”

    為堵住悠悠眾口,朱瞻墉已然決定讓他們親眼所見:“祖父皇帝陛下不信,是因典籍上沒有記載的緣故,不如令人試試,雷鳴電閃時,命人高舉避雷針,站在紫禁城的宮墻上。”

    趙王將信將疑,反正沒有損失,欣然道:“父皇不如聽瞻墉的?!”

    朱棣目光微閃,歷來天雷降下皆不知何故,只當是為君者昏聵受上天責罰,若此事為真尚可值得一試。

    他側過身遣人去司天監,問何時有雷雨,得到快則三日滿則五日的答復。

    朱棣下定決心,面向文淵閣官員煌煌下令:“三日后,午門廣庭,朕要瞧瞧鐵針可避天火,至于所需器具,由工部準備吧。”

    朱瞻墉道:“不必,此物孫臣準備就好。”

    回到自己所住偏殿。

    準備好制作避雷針的鐵錐,提取肆的【天工造物】,消耗國祚氣運點6,眼前手臂粗的鐵錐迅速蛻皮。

    【普通·避雷針,使用后可方圓十里屋舍,可以躲避天雷】

    朱瞻墉感到震驚。

    難怪不加點數時,感覺天工造物能手搓原子彈,原來加了國祚氣運點后能由材料自動生成,只不過還是需要材料。

    原本只一臂長鐵針,被極高超焊接技術無縫銜接,接口處絲毫無縫隙,看起來似乎本身便如此。

    而消耗的國祚氣運點數也不高。

    才六點,應當是避雷針制作簡單之緣故,朱瞻墉心想應當不是所有造物都六點。

    還附帶使用范圍說明。

    手搓應當沒有如此廣的范圍,畢竟一般避雷針只庇護一座屋舍,并且他還需搓兩日,才能將這根無縫鐵針做出來。

    朱瞻墉當即決定,以后【天工造物】用國祚氣運點。

    ………

    從皇宮回來。

    趙王朱高燧來到漢王府,箭步如飛踏進前廳,呷一口茶慢悠悠道:

    “父皇下旨了,三天之后午門廣庭,考校文獻大成虛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