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有何高興?”漢王朱高煦不在意吹著茶。 若說漢王愚鈍,可他用兵時又運籌帷幄,不失為軍中良將,可有些事卻想不清楚。 趙王認(rèn)真看著他雙眸:“父皇本就不喜歡太子,若此事不成,今后難對太子委以重任!彼時,我可接替太子編修大典,留在京城?!? 漢王心中仍有疑慮:“若是真的呢?” “我問過工部營繕清吏司,未聽過有這樣的法子,這些都是瞻墉想出來的,他怕本王不敢試,自古天雷乃上天降下的懲罰,如何能被區(qū)區(qū)一根鐵針束縛?” 趙王輕輕吹一口茶,杯中倒影里的眸子,滿是洞察一切的目光。 晃眼時間過去三日。 今日乃約定之時。 朱瞻墉命小太監(jiān)將普通避雷針,裝到午門旁邊的雁翅樓上,另一端直通地面。 抬頭看向紫禁城上空,鉛色的烏云不斷堆砌,伴隨著著大風(fēng)和滾滾戰(zhàn)鼓聲,仿佛被布蒙上的蒼穹仿佛破了洞,不斷透出白光。 朱棣在宦官們撐著的華蓋大傘下,提著燈籠,來到奉天門的拱門洞里。 命朱瞻墉站在旁邊。 官員們恭恭敬敬地站在后方,趙王和漢王神色自若,張輗則興奮地站在英國公張輔身后,只有太子朱高熾滿面凝重,誠然他也不信。 對于聞所未聞之事,朱棣亦有些好奇:“如何開始?” 朱瞻墉主動上來說道:“祖父陛下爺爺,命人在雁翅樓上高舉鐵針便可以開始,不過,孫臣若派人去三叔難免又說我做了手腳,所以,不如讓三皇叔的屬官去吧?!? 趙王屬官一聽臉色蒼白。 可是…… 朱棣不說話便是表示默認(rèn)了。 那屬官只得硬著頭皮,往午門的雁翅樓跑去,然而朱瞻墉早已收到消息。 【普通·避雷針開啟,趨避方圓十里雷電】 午門上太監(jiān)都不耐煩了。 只見,雨水簌簌從城門流下,一片大雨中,宦官們扶住梯子,趙王扛著鐵針顫巍巍爬上雁翅樓屋檐,舉起避雷針,風(fēng)雨交加,雷閃照亮天地能看顧晟的身影。 轟! 一聲令人心悸的雷聲。 咆哮,憤怒的黑云,宛若就要壓垮紫禁城,雷鳴電閃,卻還未有一道雷電落下。 朱高燧聲音被大風(fēng)吹散,斷斷續(xù)續(xù):“呵,父皇,您看到了吧,這是第五聲雷了……兒臣說什麼來著。” 望山跑死馬,朱瞻墉估摸剛才那幾下太遠(yuǎn)了,超出十里庇護(hù)范圍。 轟?。? 紫禁城亮如白晝,一閃而沒。 緊接著,天上的雷仿佛全被吸引過來般,閃電一道接著一道。 官員們瞪大眼睛,只看見一道道銀色雷光照亮午門城墻,而站在雁翅樓上的黑影,已經(jīng)消失了。 朱棣怔怔望著這一幕。 歷來天雷為何喜落皇宮,心中疑惑仿佛冰雪消融,正是因為殿宇高聳的緣故,歷朝皇帝竟還為此下罪己詔。 果然和說明一樣,將十里天雷都吸引過來了,朱瞻墉覺得還是安在金川門好: “孫臣所言如何?” —————— 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則自稱曰第幾弟某封某稱。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睹魈鎸嶄洝? ……………… PS:皇孫正式稱呼皇帝應(yīng)該為祖父皇帝陛下,不過稱呼太長了,然而主角一天天長大,總喊皇爺爺感覺沒長大,反正肯定要改口的,大家覺得直接陛下好,還是祖父皇帝陛下好?另外,可能是背景鋪墊設(shè)定等等展開太慢,數(shù)據(jù)比同期一般,所以為求追讀這章又二合一了,求追讀推薦票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