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雁翅樓上原本應該在的黑影,沒了。 一片磅礴大雨中,宦官跑過來,盡量不讓聲音被大風淹沒,大聲回稟趙王的屬官,卒。 朱棣眼見雷光落下,雁翅樓完好無損矗立于午門,心中連連驚嘆,的確值得寫進文獻大成里,后世子孫效仿借鑒。 他側頭看向朱瞻墉。 朱瞻墉主動道:“那是在北平府時,孫臣出宮游玩,有一回下起大雨,我瞧見天雷打中了百姓家的鐵具……就悄悄記下來了?!? 朱棣面色復雜道:“竟是如此嗎,朕向來賞罰分明,想要什麼賞賜,只要不是太過分,朕都應允你?!? 朱瞻墉要了一座偏殿。 朱棣當年還是皇子時,也住過長安左門,曉得那個地方敗舊,讓司禮監找一座偏殿,做完這些,他平靜的目光深深地盯著朱高燧。 雖然沒動怒,這種無聲的沉默本身也很有震懾。 有朱棣諭旨,司禮監很快去辦,命神宮監的宦官修繕,打掃,添加家什,搬運紅蘿炭,就是那種冬天取暖會煤氣中毒,使皇子皇女早夭的木炭。 這座偏殿,落在皇宮東北中側。 司禮監老宦官把姿態放得很低,命人清掃了一遍,臨走前還特意向朱瞻墉告退。 朱瞻墉踏進偏殿大門,首先瞧見桌案、其次屏圍、胡床、漢榻、帳慢等俱全,還有供寫字的書案。 繞過屏圍,瞧見一口寬大浴桶,角落里有個矮座寬口的痰盂,吃喝方便俱都在偏殿中。 受到朱棣無聲申飭,這幾天之內,趙王應當不會再挑釁。 朱瞻墉有閑暇好好琢磨國祚氣運點。 陸善于心論,知曉身上有朱瞻墉想要之物,讓后者自取,朱瞻墉也不客氣,抽取陸的屬性能力。 【百家之鳴:使用后冥冥中開啟一人圣人之道,立嚴言于世,訓誡流傳于萬民,開啟百家爭鳴,使用者不可指定此人是誰】 蘇秦師從鬼谷,修習縱橫之道,精通百家之術,朱瞻墉早就應該想到提取屬性應該于此有關。 永樂雖然是大明盛世巔峰,卻也沒有百家爭鳴的盛景。 叁向來豪爽。 朱瞻墉順手抽取叁的屬性能力。 【萬物回春:轉化一縣風雨霜雪,調節天侯,可降臨或消彌大災變,消耗國祚氣運點】 這個大災變,應當指籠罩明朝五十余年的小冰河期。 明初北方糧食逐年減產,百姓還未意識到甚么,直至明中期天下糧倉蘇湖之地,豐饒的沃土糧食卻連年欠收。 百姓交不起賦稅,土地兼并的矛盾不斷加劇。 朝廷終于意識到天候改變。 朱瞻墉猜測,這所謂降臨或消彌大災變,需要消耗一筆巨額國祚氣運點。 老朱等人并不知曉屬性能力。 陸匆忙下線。 戰國公元前335年,朱瞻墉出現于薊城昏沉的天空,能看到來往的百姓,也能看到王宮中的蘇秦和燕后文公,仿佛與時間同在。 此刻,面色嚴峻的蘇秦席地而坐。 二十年前,齊國侵掠燕國的疆土,欲奪取南面的易水和滹沱,被燕國在易水打敗,因此結下很深的仇怨。 燕后文公是個中興之主。 他于恒公手中接過強敵環伺的燕國,北面抵御山戎蠻族,南面擊潰企圖吞并燕國的齊國,利用肥沃的土地,使百姓安居樂業,任賢使能,英杰之士都樂意為他效命。 然而日漸強盛的燕國遭到齊國的忌憚,與趙國結盟,更是令毗鄰兩國的齊國感受到危機。 燕后文公聽齊國派遣大軍來攻伐燕國,憤怒于齊國的貪婪,詔蘇秦來商議。 “王上,王上千萬不可出兵啊,燕國疲于對付趙國和北面的山戎,斷水致使屯糧消耗,縱然有戰車六百輛,將士十幾萬,用甚么糧草供給他們,齊國正是看準這一點才進攻燕國,猛獸有了充足的食物就會忘記警惕,請您不要忘記燕國四面都是仇敵!” 蘇秦繼續道:“王上,齊國派出田忌為帥,臣聽齊國還有善用兵法的人,昔年趙國國都邯鄲被魏國包圍,齊國的將領圍魏救趙,迫使魏國大軍回援,大敗于桂陵,王上的手下有可以對抗他的將領嗎?” 燕后文公縱然生氣,卻也知道蘇秦說的是實話。 “寡人向趙國求援吧。” “趙國因財貨與燕國結盟,這樣的盟約并不穩固,有鑒于韓國向齊國求援的教訓,王上還是慎重謀劃!”蘇秦不贊成他的想法。 燕后文公的想法再次被否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