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3章 承糧-《穿越大明后,我被朱元璋穿越了》


    第(1/3)頁

    “陛下將戶部的政務,交給太子處置,臣自然來問太子。”戶部侍郎黃福躬著身。

    解縉疑惑問:“誰上的疏奏,為何亟需押運如此多漕糧?”

    黃福側頭:“趙王,陛下請召民丁和軍士,修建北平皇宮,他們已經動身前往北平了,這些人的月米?”

    趙王?

    朱高燧在京城吃了虧,還虧了三萬兩,難怪,不過他仿佛恢復了智商般,此事鬧到陛下面前,也挑不出毛病。

    黃福催促:“難不成讓這些民丁和軍士餓死?還請太子殿下快些操辦吧。”

    “戶部的事,與臣無關,臣來只是稟報太子殿下,五軍都督府急報,如今調用的是北平軍糧,若如期不到,邊陲也會告急。”淇國公丘福抱拳,補充一句。

    兩人說完躬身退了出去。

    來到宮外,

    丘福問:“一個月,會不會太長?”

    “放心,縱然再給太子一個月,也絕無可能送到!”

    黃福笑起來:“淇國公有所不知,漕運需召集百姓,而百姓又需自帶口糧,許多百姓不愿意參與,征召起來便極難。而且,夏秋正是運輸之時,各省都依賴這一條運河,河中有許多官船、民船,常常擁堵。鑒于河道淤塞,還需改陸路,需準備馬車,一定到不了!”

    “如此說來,這些民丁和軍士要餓死了,去告訴漢王吧。”丘福神色沒什么變化。

    此刻東宮內,

    朱高熾眉頭愈深:“擁堵的河段是何處?”

    “蘇北、淮南段淤塞吃緊,不止這兩處,河南久旱,水位下降,恐怕吃水不深,承載不了多少漕糧。”解縉同樣憂慮。

    朱高熾問:“若我請父皇下旨疏浚呢?”

    “殿下可知為何各府州不請旨疏浚?徭役太重會積壓民怨,且只怕也來不及,短著十幾日,快著數月,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可估量。北平府的民丁和軍士,要吃飯,要發月米。這次恐怕真讓漢王得逞了。”解縉輕嘆一口氣。

    這時候,朱高熾才注意到旁邊的朱瞻墉。

    “瞻墉啊,你先出去吧。”

    一個月?

    肯定到不了,這不是單純運輸時間,還包括準備漕船,召集漕運的百姓,等百姓從各地趕來,大半月都過去了。

    朱瞻墉出了宮,找到老祈,讓他找來經常走北方的商人,于是,一個穿著華麗綢緞、身上貼著秋膘的富態商人出現。

    “在下陶富貴,字金盆,聽說你想見在下?”他拱手作揖。

    朱瞻墉試探問:“你是儒生?”

    “落榜幾次,不提也罷,不提也罷,如今陶某只是個商賈。”陶金盆笑呵呵,絲毫沒有因為“墮落”為商而感到羞恥。

    到了永樂朝,商人地位并沒有想象中低,出現棄儒從商之風,眼前這的陶金盆,就是成千上萬棄儒從商的縮影。

    朱瞻墉問:“三個月內,你去過北方嗎?”

    “去過,不知你想做什么買賣?”陶富貴看朱瞻墉年紀,有些輕視,但他曉得祈忠的家底,一聽祈忠說這是自己少爺,瞬間不敢怠慢了。

    朱瞻墉道:“我不做買賣,想問一些事。”

    商人消息比朝廷靈通。

    常年走南闖北,一聽哪里發生緊缺,便運貨去走商,有些閉塞地方甚至是通過商人來傳遞消息的。

    聽說想打聽行情,陶金盆笑意漸濃:“不打緊不打緊,買賣不成仁義在,你想問什么,陶某知無不言。”

    “北方的糧價如何?”

    “比京城稍低一些。”

    “米面可充盈?”

    “當然,山東本就是北方糧倉。”陶金盆似是看出他的心思,笑道:“小東家,若想買斷北方的米面,控制糧價,在下勸你打消這個念頭……”

    如此,

    漕運的難題可解了,

    朱瞻墉沒細聽陶富貴后頭說什麼。

    ………………

    回到東宮,

    朱高熾和解縉還在思索對策。

    朱瞻墉道:“父王,米就是米,到哪里都一樣,趙王只說要五十萬石糧,可沒說要南糧還是北糧,父王派人帶上足夠的銀兩,迅速北上,在山東,河北和天津等地采辦糧食,押送到北平府,此事就完成了!”

    朱瞻墉繼續道:“漕運需動用許多百姓,要興徭役,要自帶口糧,勞民傷財,百姓若離開家鄉,田地便無法耕種,此舉不僅安撫百姓,還能替朝廷節省一大批銀兩。”

    朱高熾如夢放醒,狠狠地一拍大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