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迫不得已,張涵屈服了! 可以想象,張涵回到宮中會有多么憤怒。如果年輕二十歲,張涵一定會大喊一聲:“給我拉出去……” 有時候,張涵也覺得,自己太過縱容臣下了我是天子呀!(大臣:“天行有常,不因堯存,不為桀亡!”張涵大恨,真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眼見得,大臣們有集體唐僧化的趨勢。張涵整頓了幾次,規定了表章地格式,要求開門見山,三句話內一定要說到正題,嚴格禁止廢話……也只能讓大臣們的話精煉些。一旦張涵有“失德”之處,勸諫的奏章便會雪崩般沖過來。張涵即使練就了聽而不聞的本事,能自動過濾一些無病呻吟,他也不愿意給大臣們唐僧的機會。 在御者的操縱下,六匹白馬整齊劃一,乘輿平穩地行在青石路上。張涵瞇著眼睛,若有所失。不管怎么樣,他一定會想出個辦法來的。 話是這么說,一直進了太和殿,張涵也沒能想出什么好辦法。這些大臣一個個比猴還精,上過一次當,便不會上第二次當了。 隨著鐘聲響起,宮門大開,文武百官依次進入,在廣場整好了隊,方才整齊的走進太和殿。 說到這里,需要介紹一下這文武百官。張涵在確定中央政府機構組成的時候,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省六部制,自然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老實說,張涵能把六部說全,已是相當了不起了,三省他只知道一個尚省,至于中省和門下省則是別人根據他的,構思,提出來的。 三省六部的職能與歷史上相當類似:中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進行預先制定策略,并草擬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尚省負責執行。張涵以戲志才任中令,為中省的最高長官;荀攸、賈詡任中侍郎,為戲志才副手;以華歆門下令,為門下省最高長官;沮授、邴原任黃門侍郎,為華歆歆副手;尚省權重,張涵分置左右尚令,以分其權柄。以張澗任左尚令,盧植任右尚令,許陵和剻越任左右仆射,為其副手。 上述官職正職都為正二品,副職則多為正三品,只有尚省權重,左右仆射為從二品。至于一品大員,便沒有有名無實的三公了。 三省名義上是三個機構,實際上,中令、門下令和左右尚令同在政事堂里辦公,都被時人稱為宰相。有時候,人們也會把左右仆射列入其中,但大多數時候,并非如此。 尚省下設六部,分別為:吏、戶、禮、兵、刑、工。禮部負責典禮、科舉、教育等,禮部尚管寧;吏部負責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吏部尚崔琰;戶部負責人口戶籍、賦稅財政等,戶部尚項奉;兵部負責軍事、防衛等,兵部尚田豐;刑部負責刑獄,依據法律逮捕、處置有罪的人,刑部尚岑瀾;工部負責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工部尚岑濤。六部尚皆為正三品。 其中,岑氏一門兩尚,眾人都覺不可開此先倒,張涵卻覺無稽。大理寺為最高司法機關,負責司法,依據法律審理案件,大理寺正卿也是正三品。即使將鐘繇與岑瀾對調,還不是換湯不換藥。張涵遂不作理會,依然鐘繇為大理寺正卿,職責類似于**官。 此外,審配就任御使中丞,負責監查百官,可以風聞奏事。 文官大體就是如此了。接下來,再說說武將。 張涵可不會給宰相操縱兵權的機會。兵部的權力被大大削弱了,主要負責的是裝備和后勤的生產、采購,職務和軍街的晉升,糧餉地發放。軍部與政事的溝通等等。當然,所有將領的任免必須經過皇帝陛下地御批,尤其是指揮幾個重要軍團的將領任免。必須有張涵的親筆詔。這也進一步的削弱了兵部地權限。 張涵將軍事分為五部:參謀部、軍務部、陸軍部、海軍部和武備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