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參謀部負責搜集鄰**隊的情報,擬定和組織實施戰略戰役計劃和動員計劃,擬定和組織實施武裝力量建設計劃,掌管軍隊的裝備計劃以及軍校。建立了專門地機構從事地圖的測繪和戰史戰例地研究。為了確保計劃切實可行,的參謀人員和軍校教官,要定期在一線部隊和參謀部之間輪換工作。參謀尚為張羅。參謀侍郎為郭嘉、張音。 陸軍部和海軍部掌管軍隊的組織建設、軍事訓練、行政管理等事務,陸軍尚為伍子方。海軍尚為黃庭真。 武備部就是后勤部,下轄若干武庫,主要職責是裝備、物資的管理和補給,武備尚為張超。 軍務部負責指揮并協調各軍種、備戰區及各種軍隊地作戰行動。以及所有其它事務。軍務尚為張奐。 這五部互不統屬,皆直接聽命于張涵本人。所有重大地軍事行動,都需要五軍部尚和兵部尚在皇帝面前合議。御前尚合議會由皇帝親自主持。六部尚提供意見和建議,以輔助天子決策。一般說來,政事堂決定戰略,即開戰與否,參謀部制定戰略戰役計劃,軍務部執行改計劃。也就是說,政事堂決定開戰之后,事情就不由他們主導了,除非政事堂宣布停戰。當然,在此期間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得到皇帝本人的同意,否則是無效地。畢竟,這依然還是個帝國,皇權至高無上。 四宰相可以旁聽御前會議,并在會議上發言,但沒有表決的權利。若皇帝本人不能發表意見,六尚的決議即為最高決策。只有六部尚不能形成統一的決議時,方聽候四宰相裁決。若四宰相依然不能作出決定,才由左尚令裁決。自然,這種情況是為了預防萬一,發生的可能微乎其微。沒有人把這當真,也許幾百年后派上會用場,也許永遠不會一一再壞的決定,也要好過沒有決定,故而張涵制定了這規定。 值得一提的是,張涵不喜歡宦官,沒有任命任何宦官擔任官職,并公開下詔將此立為禁倒。這道詔令受到了熱烈歡迎,歷經了兩次黨錮的腥風血雨,沒有任何士人會喜歡宦官。與宦官類似的,還有外戚。縱觀東漢歷史,外戚與宦官交替執政,多有為禍天下者。 此前,張涵也是有所防范的,王眸的兩個弟弟都在郡守、國相之列徘徊,沒有擔任重要職務的。如今,張涵當了皇帝,遂下詔令,明令禁止外戚擔任顯要之職。 然而,張涵禁得了外戚,卻禁不了皇族。張涵以族人起家,得力部曲中,多有張氏近支同族。在這些重臣之中,張澗、張奐、張超、張羅都是不出五服的近親。這些人是不可或缺,無法取代的。再說,張氏族人在朝中、軍中都是一支骨干力量。張涵行事不妥的話,是會冷了眾人的心的。 可是,皇位的誘惑力太大,皇家是沒有什么親情可言的一一宋太祖和宋太宗那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就因趙匡胤卻不過面子,最后落了個燭光斧影。思來想去,張涵也是放心不下,哪怕是為了防微杜漸,也必須給將來立個規矩。于是,張涵就婉轉地將意思分別知會給了四人,話里話外的意思局勢一個放棄皇族身份,另立門戶,方可就任朝中重職。 放棄皇族身份,也就意味著公開放棄了皇位繼承權。坦率地說,張涵兒子眾多,這四人根本沒可能繼承皇位的,他們也不愿意在這上面猶豫令張涵起了疑心,后果很嚴重。明白了張涵的意思之后,四人都痛快地放棄了皇族的身份。他們也明白,張涵不是在防范他們。見四人識趣,張涵一高興,便給每人在爵位上提了一等,多少也有補償之意。 后來,皇族不得擔任朝中重職,及放棄皇族身份爵位提一等,都成了不成文的規矩。這些卻是后話了。 眾朝臣行禮如儀過后,朝會便開始了。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