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問題在于現在所有的楊基老城市都成為了咱們體系中的累贅!” “在以前,不論是紐約、波士頓或者是芝加哥和底特律,都是咱們楊基老政府的主要稅收來源。” “可現在呢?” “所有城市都是稅金的消耗城市,但根據各個城市在交通管制時期的霍亂新病人統計數量,” “反而各個城市依舊有大量霍亂病人增加,這種得不償失的交通管制應該盡快結束!” 這名臺上參議員揮舞著手中的數據單,對臺下的議員們喊道。 此話一出,臺下的參議員就議論紛紛,他們才不關心死人不死人的問題,他們只關心自己家族在這個城市封鎖交通管制的禁令中,賺取了多少城市小資產階層與中產階層的資產。 二臺上的參議員看上去就是一個比較理性客觀的楊基老高層, 如果只看他的發言,甚至會以為他是一個不關心誰吃肉誰喝湯,只知道如果還不停止交通管制,楊基老政府早晚要面臨破產風波的“英明且有遠見”的楊基老。 “除此之外,我還根據歐洲霍亂的數據,得到了一個支持解除城市交通管制的依據。” “那就是霍亂對不同年齡段的患者死亡率完全不同!” 這名參議員舉起了手中的文件,指著中間一部分繼續說道: “這次的霍亂經過這幾個月的傳播,我以及根據歐洲各國和咱們各州的死亡人口數據上分析了出來,” “年僅在三十五歲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是遠遠高于年紀在三十五歲以下的患者的。” “除了三十五歲這個年齡線是一個明顯死亡率波動分界線以外,十五歲上下也是一個死亡率波動較大的曲線點。” “十五歲一下的患者,哪怕沒有任何救助,只是吃一些和往常一樣的木屑面包與報紙白菜湯,就大概率能扛過這次霍亂。” “所以,我提議取消全面封鎖城市交通管制的各種法令,讓整個美利堅恢復往常的活力。” 臺上的楊基老參議員演講的那般的義憤填膺,那般的義正嚴詞, 臺下聽他講話的楊基老們,卻更關心別的問題,根本沒有人因為城市封鎖與交通管制問題,這次他們愁眉苦臉參加國會的原因根本不是因為霍亂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