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帝要圖治-《萬歷佑明》
第(2/3)頁
這時,方逢時便先起身道:“陛下,臣還是堅持認為,地方官衙不能擅自辟財源,如此下去,恐生大患,人一富必生奸計,而推之于朝廷也是一樣,地方若富可敵國,則必起二心。”
海瑞則在這時道:“陛下,臣認為地方上的官府需要造福百姓,而不能真的垂拱而治,至于地方官府若因此富可敵國而起二心,根本就是不值得考慮的事!蓋因皇明幅員遼闊,各布政司相制衡之下,再富可敵國,也只能從于朝廷!”
持不同意見的執政公卿再次各自發表了一通意見,也駁斥了對方一番。
而在這之后,朱翊鈞才開始讓沉鯉、呂坤、金學曾三人說話。
沉鯉則先說道:“自陛下即位以來,惠民之善政常降,故臣主政應天時,見應天諸府市民果比臣舊年所見更為富庶,富民可謂日益多!”
“而從其他地方來的僑居貧民也日益多,都等著有活干;”
“但是民富足后所求的不是擴大經營以養更多貧民,而是買田買地乃至求取官爵!”
“故使得更多土地集中于富民之手,靠務工而活的百姓更加多;”
“可偏偏商賈們往往做大后就不再認真興實務,所以,如今江南富足后反而工坊減少,乃至連技藝也不做提升,故臣為應天撫時,為使商賈富貴后不只知兼并土地,也讓本朝技藝一直在進步,而不被番夷趕超,且讓更多小民可以因器械之便有閑暇讀書而開民智,知道一味只求土地與烏紗帽并不能求得永世安寧,而知道天下太平在于實業不衰,就干脆讓官府也辦實務!”
“這樣一來,就由官府來主持技藝研發,與一富足就滿足現狀的商賈工匠競爭,以免他們在與地方豪右勾結后就只琢磨兼并土地的事,不琢磨實業興邦的事!同時也增加藩庫收入,以大興水利和學校。”
朱翊鈞聽后點首。
“陛下,臣與沉公原因類似,不過臣更多的是為解決鳳陽諸府流民多的問題。”
“鳳陽諸府靠近運河,故從南來北往的流民大多聚于此地,以至于盜賊叢生。”
“偏偏鳳陽諸府,尤其是靠近運河的淮揚一帶,富賈巨商只愿經營鹽利與糧食等貿易,不辦實務,所以雖富甲天下,卻沒養多少百姓。”
“他們是寧肯花高價用江西運來的瓷器、紙張,四川、浙江運來的錦緞綢布,也不在本地紡織造紙,乃至船、鐵器都是從福建、廣東花高價買來。”
“故淮揚一帶,常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景象。”
“這個時候,如果朝廷不組織流民辦實務以求生存,就沒人能組織他們了!”
“而他們就只能靠漕運謀生,而在每年漕運衰敗的冬季往往就會餓死凍死一批,或者新增一批盜寇。”
呂坤這時跟著言道。
朱翊鈞看向了金學曾:“沉卿是因為促使商賈富后不只知買田買地而茍安;呂卿是對不注重實業的富賈巨商感到失望,認為實業興邦只能官府來引導,那愛卿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