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緝拿外夷-《萬歷佑明》
第(1/3)頁
朱翊鈞知道,能允許民族思想出現,讓本國漢人地位提升,已經是官僚士大夫中的開明改革派做出的最大改變。
而且,這還是在自己這個皇帝也不保守的情況下,才得以出現的情況。
甚至,就這種情況,也都還是經歷了不少殘酷的流血斗爭才出現的。
所以,他清楚這個時候,是不能還要把其他文明的人也當人的。
畢竟,大明的資本主義也才剛剛萌芽,還沒到需要徹底增加全球所有人類自由度的程度。
但如果大明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即真的完全不需要依賴土地,就能從全球賺取利潤來維持本國的富強時,或許也是需要給全球所有人類一些自由度的。
不過,到那個時候,沒準天下人早已被漢化的差不多了。
所以,朱翊鈞對于禮部尚書徐學謨所提的禮不下蠻夷看法,也就表示贊同:“如此便好,但是本朝之士有宣禮于天下的義務!還是要多鼓勵士子走出去,宣教王禮。”
內閣首輔申時行這時拱手稱是起來。
而因朱翊鈞和他的執政公卿們確立了新禮當給庶民以更大的禮待,以及讓庶民中倫理地位處于下層的漢人也有一定自由權,以及正式確立漢人在禮法上地位高于番夷。
所以,接下來刑部真的按照這一主旨修正了律例。
修訂的內容主要是對過于限制漢人自由的宗族與父母進行律法上的約束,也明確規定漢殺夷只以有損漢人仁德為名而予以非刑罰上的處罰,即只罰款;而只有在漢人不愿繳罰款時才準予實施徒刑以下的刑罰,而夷殺漢則判同以下犯上,本人與父母弟兄、子孫、同居者,皆斬!
總之。
因為大明本身不缺勞動力的緣故,所以就導致大明統治者在為了踐行讓新確立的禮法只為強國惠民的主旨后,而不怎么把番夷太當回事,甚至有意希望通過這種嚴重偏袒本族漢人的方式來減少番夷數量,促進對海外番地的漢化,以達到本國能一直強國惠民的目的。
而之所以對殺番夷的漢人還是予以罰款這樣的懲罰,則是因為大明短時間內,在海外一些地方出現大量漢人之前,還是需要當地的番夷承擔起消費大明各類商品的功能的,所以還不能讓漢人可以肆意殺戮番夷。
倭國九州大名島津家族在大明占據松浦半島等九州區域后,也意識到了大明的強盛,便通過大明派駐在東瀛的官員上疏,請求朱翊鈞準予恢復他們的朝貢。
朱翊鈞準予了恢復島津家族的朝貢。
雖然朝貢制度對于大明而言是一種很吃虧的制度,但朱翊鈞打算只改良他,而不是完全廢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