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內(nèi)閣智囊-《萬歷佑明》
第(2/3)頁
沈鯉這時問道。
鄭王朱載堉忙反對道:“本土能不毀林填湖就不毀林填湖!”
“按照數(shù)性統(tǒng)計,這些年,陜西山西常旱,與毀林太過很有關聯(lián),而淮揚一帶災害頻發(fā),也與本朝黃河改道和填湖過多不無關系,另外,京畿近年來也頻繁旱災也與此有關,可見過度開發(fā)本土之利非是良策。”
沈鯉不由得皺眉:“那還有什么辦法?本來按照最初的安排,用東瀛等新田解決清理佛寺后增加的許多百姓無地問題是足夠的,但誰料到天公不作美。”
“我有個主意。”
“還請殿下與諸公參考。”
同呂坤一樣,也在制策司掛職的金學曾這時走過來說了一句。
沈鯉等便看向了他。
“朝廷現(xiàn)在雖然缺田但不缺銀元,完全可以用銀元去買田!”
“且不說海外其他地方,光是國朝已大量駐兵的東瀛附近,就還有許多良田控制在倭夷手里。”
“如有個叫飯野地區(qū),被當?shù)厝朔Q為糧倉,就有良田百萬畝,而現(xiàn)在倭夷正互相征戰(zhàn),正是需要大量交換我們的鉛鐵等物資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拿這些物資換來的銀元去交換他們的田!”
“這樣一來,他倭夷可以驅(qū)趕大量耕田倭夷為其兵,而我們也能得大量耕田分于民,進而加強對東瀛的王化!”
金學曾這時說道。
沈鯉聽后不由得問道:“如果他們不愿意怎么辦?”
“那就花銀元派王師去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倭夷憑什么占我王土?”
“如今給他銀元換,不過是為顯我天朝上國仁德如天,愿以銀元恩賞的方式來收回王土,以顯得治國之道更符合新禮提倡的仁道,而盡量少因王化造成漢人將士減員而已!”
金學曾這時沉聲說道。
“只能如此了!”
呂坤這時說了一句,然后看向沈鯉道:“否則,我們制策司所呈上去的國策就會被天下人嗤笑,說我們皆不懂民情而擅行新政,輕則罷職流放,重則沒準要被梟首以平民憤,關鍵是制策司不能因此被廢掉,因為有制策司,就意味著國家一直愿意改良。”
“那就照這么寫章程,讓閣老們審議,要么買田安民,要么剿夷安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