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流民東渡-《萬歷佑明》
第(1/3)頁
如今的漢人的確很難被買為奴。因為朝廷已經開始在禮法上把百姓真正的當人。
所以,朝廷開始主動解決災民重建家業(yè)和人多地少的問題,而不是再靠士紳解決,即靠士紳通過收買奴仆奴婢的方式,來吸納災民,緩和人多地少帶來的矛盾。
第一批從受災地區(qū)遷出來的災民,已經在定海登上了去東瀛的船只。到如今的萬歷十四年,原倭國九州松浦半島已成為大明東瀛教化區(qū)五年。
故而,從長崎、平戶到定海的貿易航線已更為繁忙。基本上,大明水師已很熟悉這條航線的氣象情況和地理情況,從這里去東瀛自然也不再算是什么冒險的事。
甚至可以說,這一段海域已經是大明內海,從這里去東瀛已經可以算是內貿航線。
但對于第一次出海的高自嘉而言,在搖搖晃晃的船上度過七日還是很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
他還是有些擔心自己會不會一不小心就跟著整個大船傾覆進海里,更擔心去的地方并沒有那么好。
不過,讓高自嘉安心的是,船上的官員每天都會給他們這些愿意去東瀛移居的百姓,發(fā)一筆銀元和配有蔬菜、動物內臟、米飯等為主要材料做成的食物。
發(fā)的銀元就是他們這些百姓的安家銀。只是,朝廷為了讓這些遷居去東瀛的百姓能每天都期盼有銀元發(fā),進而減少對移居東瀛的焦慮之感,才會把安家銀分批發(fā),每日只發(fā)一點,直到七天到達東瀛后,才一次性發(fā)完。
另外,蔬菜和內臟主要是避免敗血癥和夜盲癥。雖然大明朝廷這樣做,只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移居東瀛,增加當地漢人數量,進而加快漢化,增加稅收,才給這些坐船遷居去東瀛的百姓這么好的待遇,但對高自嘉這些遷居東瀛的百姓而言,這的確讓他們體會到了朝廷的溫暖,而都沒有怎么鬧事,即便有因為暈船而吐得很厲害的,也沒有埋怨什么。
何況。這些遷移去東瀛的百姓本就多是無地無糧下一步不是餓死就是投大戶為奴或者賣兒鬻女的受災流民。
所以,在如今朝廷這么善待他們的情況下,暈船什么的苦、遠離家鄉(xiāng)的苦,對他們而言也就算不上是什么了。
高自嘉唯一有些受不了的是朝廷在衛(wèi)生上的規(guī)矩要求多。首先,代表朝廷的船上官員會要求他們不能喝生水,必須喝船上燒過的水,而且必須每過兩日就要洗一次澡洗一遍頭,還說是天子下旨要求的,以盡大可能阻止細菌被帶到新地方,造成大規(guī)模疫情出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