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朝鮮國王李昖和他的大臣們就在大明于釜山、對馬島駐兵,乃至沿途修建兵站,和在這些地方開辦很多織坊與礦場后,就試著對自己本國百姓大幅度加了一次稅,結果并沒有引起大規模民變,很多百姓坦而受之。 原因自然是許多朝鮮百姓在釜山、對馬島這些地方為大明務工掙了不少錢,主要是大明真給工錢,為了自己的棉布銷量。 所以,朝鮮不少百姓手里也就有了錢,盡管不少收入被朝廷征了去,但依舊比以前沒地沒產活活餓死強。 而正因為此。 李昖和他的一些大臣也就發現原來大明來自己王國開發是對自己這些統治者有好處的,不但國庫收入增加,內部農民起義也減少了許多,還能更有底氣的請求大明幫自己教訓時不時就來侵擾自己的胡人和倭寇。 沈成敏就是這類士大夫,也就愿意對大明進一步開放,且在接下來不久就由大明駐朝官員授意朝鮮國王讓他做了領議政。 沈成敏一成為領議政就開始奏請朝鮮國王準予對大明在經濟領域進一步開放。 “本國乃天朝最忠心的藩國,理應以本國之物力成天朝上國之偉業,結大明天子之歡心。” “故準沈卿之奏。” “歡迎天朝官民來王國經商講學。” 朝鮮國王李昖也在沈成敏接下來如此奏稟后同意了其請。 這時,沈成敏又道:“殿下,臣認為,雖我國有此心,然上國官民恐并不愿意來我朝鮮,蓋因東瀛那邊乃天朝直轄之地,無太多稅,而人口之利更多更廉價,故我們不能只是同意,還得有能吸引上國官民來我國辦實務的政策。” 李昖點首:“卿乃明白之人,自當如此,傳孤旨意,議政府當盡快擬定出一系列吸引上官官民的政策,對于來本國之的上國官民務必要以禮相待,他們的事皆要謹慎處之,不可馬虎!” “若上國官民在朝有不法之事,能不問就不問,能不逮就不逮,能不關押就不關押!實在因為罪大惡極要討說法,也要先報請得釜山天朝僉憲同意為妥,以明我們禮重之心,使上國官民皆知我們好禮,而更愿來我朝鮮,助我王國更加國泰民安!” 李昖這么說后,諸臣皆拱手稱是。 朱翊鈞不久后也從徐貞明的章奏里知道了此事,且也收到了朝鮮國王遞來請允大明官方與民間資金進一步來朝鮮以降恩澤的章奏。 “準其所奏!” “李氏之朝素敬皇明,更自循我中華之禮儀文字與風俗,其民亦當為朕赤子,自當恩澤。” “故朕不但準其所奏,還意將其視為之最當恩惠之國,即最惠國,故下旨讓內閣議定一下,對從朝鮮來的商貨適當減稅,將來凡他藩來中華之貨物稅賦最低是多少,他朝鮮就也是多少進口之稅!但是他朝鮮也得如此,但他們必須是用我們的銀元劵結算貨物。” 朱翊鈞對這一套不陌生,所以,他很樂意先在經濟領域影響朝鮮。 而朱翊鈞之所以要求朝鮮必須用銀元劵結算貨物才可以獲得最惠國待遇,則是為了避免銀元外流,而能夠在將來用銀元劵這種紙幣就可以控制朝鮮的經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