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天下士人又多不愿意讓陛下特殊,只想自己特殊!” “所以這就是為難的地方,因為本朝非蒙元遼金之國,君民同族,故難用君之族逼民之族皆為奴。” 申時行回道。 葉向高聽后頷首。 申時行則在這時試探性地問葉向高:“所以,你葉進卿要辭官嗎?” 葉向高道:“我想看看,看看連公正忠義是不是都得為天下人心之惡讓步,如果真要讓步,那下官倒是想辭官,縱然一生功名付諸東流,也不為可惜,畢竟下僚乃軍戶子弟。” 申時行點頭,沒再說什么。 他知道葉向高的意思,若論大明朝哪一群體最需要公正的對待,那就是軍戶無疑。 所以,對于軍戶出身的人而言,更想看到的就是公正。 這邊。 朱翊鈞要嚴辦科場舞弊者的旨意很快就通過下達了下來。 而與此同時,許多官員的辭官疏也雪片似的飛進了西苑。 朱翊鈞也沒有示弱,直接讓申時行全部批準,呈遞一本就批準一本。 “辭官不是棄君,也不是威脅,是以一種合乎王法禮制的方式離開,有道是,小杖受,大杖走,我們今日離開,也正如陛下所言,算是好聚好散。” 劉應節在辭官后對同樣辭官離開的張學顏等大臣說了起來。 張學顏點了點頭,則看了看長亭處越來越多準備離開的官員說:“只是辭官的人明顯比預料的還要多,這無疑會影響朝廷大計,也許陛下會因此采納公昨日之言吧。” “希望吧!” 劉應節苦笑著說了一句。 同在這里的許國迎著風瞇眼說道:“不采納也沒關系,至少不用夾在中間為難,若真陛下因此整頓的科場從此無舞弊情事,倒也是吾所愿意看見的。” “怎么可能整頓得了!” 于慎行這時笑著說了一句,就道:“現在只是許多京官請辭,接下來各地官員只怕也陸續有許多人辭官的,那個時候,才是真的影響朝政,真不知會讓多少大盜悍匪出現,而且,如此多賢士在民間未用,于國也不是好事。” “所以,陛下不會不恐慌,只怕不出一個月,就得改旨,對清流不再嚴苛對待,如當年太祖不得不承認貴賤有別一樣。” 于慎行這么說后,劉應節和張學顏等皆道: “但愿如此。” …… “京衛武學招募和培養的各軍轉業官校,先全部轉為兩京與地方文官官位,有軍功章的優先轉為兩京文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