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萬歷十八年的初夏,還沒到正午,炎日就讓大殿內炙熱的不行。 再加上,許多大臣都開始因為認購劵下跌的事,紛紛提議換帥。 朱翊鈞也就越發的心煩意亂。 而他偏偏現在也不好直接表態。 因為除了不能在議論國政事這方面過分打壓言路外,朱翊鈞也擔心陳璘真的可能要背叛自己,而現在提議換帥的可能是真的基于國家的忠心,對國家利益的關切,才提議換帥,只是因為關心則亂,才提出了這種不那么明智的諫言。 相反,這個時候還支持陳璘的官員,沒準倒是包藏禍心的,巴不得大明征討呂宋大敗的。 總之,朱翊鈞饒是有東廠和錦衣衛等眼線,也不一定完全知道眼前這些大臣是怎么想的。 “退朝!” 不過,朱翊鈞還是更愿意相信陳璘再值得懷疑,也不會真的要為了經濟上的利益,讓自己和整個陳氏宗族在大陸無立足之地,這個時代的人不可能因為自己在海外有強大的實力而就敢潤出去,乃至不惜直接棄君棄國。 所以,朱翊鈞這時只直接宣布了退朝。 他不直接表明態度。 …… “陛下為何不做出回應,難道非得眼睜睜看著認購劵大跌嗎?” “就算現在已經換不了帥,但做出一番要議新帥,要重新征伐呂宋的表現,也能安天下人心吧?” “照著現在這大跌的情況,要是持續下去,許多高價囤積認購劵的富戶就要傾家蕩產,天下就要動蕩了!” 都察院。 廣西道御史熊元等在散朝后都來到都察院議論紛紛起來。 而左副都御史陳于陛則在這時勸著眾人說: “陛下不做回應就已經是一種回應!” “此言何解?” 左僉都御史邵陛于這時問了一句。 熊元等御史言官也都看了過來。 陳于陛道:“不表態就說明默認維持原狀,一旦將來真的戰敗,天子就好問責,現在若表態甚至讓樞密院議換新帥,如果真的敗了還好,如果沒敗,則將置天子威信于何地?” 陳于陛說著又道:“所以這個時候逼著天子表態乃至希望天子表態要么是不諳人心要么就是包藏禍心,欲損圣威,而使大臣起異心,尤其是帶兵的大臣,會覺得天子也沒那么圣明,易被輿論左右。我等做官,尤其是言官,務必要慎,越是有言事之權就越是要防止有被當槍使的情況出現?!? 陳于陛這么說,御史們皆閉了嘴,面色尷尬。 “如此看來,陛下這樣做是對的,我們是不該因此有怨,真正是國有圣君,卻沒幾個是良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