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王錫爵這時也笑著回了一句。 楊俊民則看向王錫爵笑道:“好在陛下信任的是元輔,接下來,元輔可大展宏圖了。” “我也是書生!” 王錫爵回了一句,然后就又道:“對主持改制也是如履薄冰、惴惴不安,也并不敢真的做前無古人的事,畢竟,這要是一失足可就是千古罵名啊!” “元輔公忠體國,有些事不得不為。” 楊俊民笑著回道。 “也不是不得不為。” “當今天下,四海歸心,士無展才之困,民無饑饉之憂,國財民利一直在增加,還有許多外利如一座座金山一樣未被挖掘。” “故而可以說,哪怕現在真的走一步看一步,求穩求安,盛世綿延百年也不成問題,國朝跨越三百年桎梏已很有希望。” 王錫爵說著就道:“我個人也沒必要為了什么身后之名比肩高張申,非得做些前無古人的事,得個蕭規曹隨的良相之名,也不失為一種謹慎明智之舉,只怕天下人只有敬我尊我的,沒有毀我貶我的。” 楊俊民訕訕一笑:“說的也是,只是。” “只是這人啊,俗話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有些道理你不知道不明白還可,做個愚夫,還能自鳴得意的過一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天下人的追崇。” “但只要你明白一些,那就安心不了。” 王錫爵接過了楊俊民的話,然后就道:“如果鄙人不把我想到的看到的對陛下說出來,我是心不安的。” 王錫爵接著又起身道:“但要不要選擇推行我這樣的財政理念倒全在于陛下!” “但是,如果陛下不支持我,支持郭明龍等,我反而心安!畢竟,郭明龍等主張的策略謹慎,還是先太師也推崇的,所以不能說不好,只能說不夠標新,關鍵還合乎天下人心,真要等顯出弊端要批判的時候,早已是幾代人后,那時還管什么褒貶?” “即便有褒貶,也會因為事先就是合乎天下人心,故只會變成由天下人一起承擔這一責難,而不必由首輔一人承擔這一責難。” “可現在,陛下支持了我的理念,這就讓我反而不能心安啊!” 王錫爵說著就仰天一嘆。 “人最難求的就是心安!” “元輔若要求心安,還不如不來到這個世上!” 楊俊民這時直截了當地回了一句。 王錫爵聽后如醍醐灌頂,道:“公此言甚是,還不如盡人事,聽天命!” “沒錯,陛下既要如此,那便如此!” 楊俊民點了點頭,笑著說了一句。 王錫爵頷首,然后又道:“只是這事也不一定能成,我提出這樣的觀點出來,也不過是投石問路,最根本的其實是,要看陛下敢不敢在祖制的改動上再進一大步!” 楊俊民聽后想了想問道:“元輔的意思是,這財政上的轉向不過是小事,真正的是想看看陛下愿不愿意讓元輔能做這樣前無古人的事?” “沒錯!” “寅吃卯糧,不安的可不僅僅是郭明龍,天下人只怕都不安,畢竟上千年來,我漢人都習慣了有多少糧吃多少飯。” “而張太岳當國時,是名為輔弼實為攝政,申吳縣當國時,是利用張黨之憂而循其事改禮制而已,而戚蓬萊是貴軍亦有一軍籍之人擁護;” “所以,他們違天下人心而為,是有人支持的,也就不怕!” “我可沒有天然可以利用的同黨,若要一意孤行的做這讓天下人不安的事,也得有真正出自天憲皇權的輔弼天下之權才行,不然誰敢違拗天下人心?” 王錫爵點頭說后,就瞅向了紫薇星所在的地方。 …… “王錫爵這是要朕讓大明首輔有真正合法的分任九卿之相權。” 朱翊鈞這里很快就收到了來自錦衣衛關于王錫爵與郭正域、楊俊民的談話內容,而因此意味深長地說了起來。 “皇爺,內臣認為元輔不該有這樣大逆不道的心思!” 司禮監掌印太監黃勛這時忍不住奏稟了一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