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王錫爵這時已翻閱著手里的文卷:“這還謹慎?” “我們行里的程汝思(程大位)他們用數理之學結合財法之學推算了,按照他的推算,借著這條鐵路線再多發兩千萬兩的認購劵問題不大。” “數性至誠,這些數字是不騙人的。” 劉確賢這時說道。 王錫爵這里把文卷看完后,就放在了劉確賢面前: “雖說國朝現在多了不少專門研究各類規律與方案可靠程度的所謂學者型官僚和技術型官僚,也開始在制定國策時,會習慣性地先聽取他們的建議,然后再做出所謂科學的安排,但是,公有沒有想過,光是要讓朝廷欠債多于國庫積蓄就夠令天下人不安了,再真按照他們的推算來發債券,豈不更令天下人不安?” “反正到時候都是用銀元劵還債,大不了多印一些,那不過是紙而已。” 劉確賢這時回道。 王錫爵呵呵一笑:“說的輕松,銀元劵發多了,就可能會比同樣造銀元劵的紙還不值錢。” “但現在的情況是,用銀元劵的還是沒有用銀元的多。” “所以,到時候多發銀元劵問題不大,大不了少鑄造一些銀幣銅錢,漸漸的讓全天下都盡快用紙幣。” “至于大宗交易,就把大面額的銀元劵多印一些就是,以前不是價值十塊銀元的銀元劵最多嗎,以后就讓一百元的銀元劵最多。” “這樣的話,就能徹底實現進入我大明中土的都是真金白銀,出去的都只是紙!這樣一來,我大明都只是用紙去換來了外面的真金白銀還有鐵礦、石炭、石油。” “至于天下人更加不安,那他們大可以不買!” “反正,朝廷只會把更多的銀元劵往自己債主里發,不買銀元劵的,就只能坐視別人手里的認購劵越來越值錢,自己手里的銀元劵不但不增加反而越來越不值錢。” “而聰明的人自會知道,這個時候不但不能不買認購劵,還應該多買,甚至還應該把手里的銀元劵趕緊都花出去!” “朝廷這里則只需要定期多印,然后又定期銷毀,保證堆垛本錢存在,就能用多發債券多印紙幣的方式,讓天下人都買起來賣起來。” 劉確賢說后就問王錫爵:“不知元輔以為如何?” “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此的確更利國運長盛不衰。” 王錫爵說著就起身道:“那你們就發個回執,我讓內閣按伱的意思辦。” 劉確賢“嗯”了一聲,便離開了王錫爵這里。 沒多久,內閣就重新向中央銀行提交了要發行債券的銀款數目。 而天下人也很快就知道了這一數目。 啪! “五千萬兩,當朝執政莫不是瘋了嗎!” “不過是一條貫通東西的鐵路線而已,竟要發行價值五千萬兩銀元的認購劵。” “這要是在本朝以前,朝廷要兩三年的歲入才抵得上這筆債,他們當國的執政是真敢借啊!” 給事中喬允在看見這一道要發行五千萬兩銀元的認購劵鈞旨后就忍不住拍桌而起。 學部尚書謝杰這里在看就這道鈞旨后也黑下了臉,壓著怒火說: “劉上元這個兩面三刀的無恥小人,明明給我說了他會盡量遏制王太倉濫發債券,結果他比王太倉還要激進,政府本來議的是三千萬,他卻將此增加到了五千萬,簡直令人不勝驚顫!”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