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周元覺得這個故事太離奇,其實內心不太想說,但既然李逵問了,就當且故事來聽一聽:“我朝自建立之初就多災多難,內憂外患且不說,就說比方的遼國就壓的我朝喘不過氣來。太祖,太宗兩位陛下,都是雄才大略之圣,數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 “這和‘玄’被避諱又有什么關系?” 李逵問道。周元瞪眼道:“這不還沒說到嗎?以后為師說話,不能插嘴。” “好噠!”李逵答應的無比痛快,可就是答應的痛快,才讓周元皺眉了,這小子虛心接受,可每次都不改,愁人吶。 李逵什么都好,記憶里突出,也好學,就是動不動就喜歡插嘴,或許百丈村人都長了一張不討喜的嘴,周元也認為這是李逵出生在山林村落,是身上質樸的一種表現,他生氣是假的,但想要扭轉李逵的這個壞習慣是真的。 周元繼續道:“這就說到我朝景德元年遼國以傾國之兵犯我大宋邊境,北方全線告急。當時我朝北方禁軍40萬,遼軍60萬,大戰最終在檀淵開始,也在檀淵結束,雙方皆有議和的打算,無法繼續作戰。宋遼為了燕云十六州,已經爭奪了二十五年。大小戰事不斷,國內百業凋敝,名不聊生。雙方都有了罷兵的想法,宋遼都難以維持如此大規模的戰爭。于是就有檀淵之盟,我朝每年向遼國進貢銀10萬兩、絹20萬匹。至此,檀淵之盟也就完成了。” “此后百年,我朝和遼國再無戰事。雖然對于我朝來說是好事,但讓禁軍松懈下來,此后河北禁軍不堪重用,且不提。真宗陛下也因為有辱國體的盟約,而遭受非議。” “沒錯,我中華衣冠之族,啥時候丟過這臉?” 李逵又插話道,引起周元的老大不滿,呵斥道:“還想不想聽?不想聽就去抄寫《爾雅》。” “弟子錯了!” 周元捂著腦門,一臉的無語,這家伙剛剛說好不插嘴,才不到一盞茶的時間就……他對李逵的忘性也著實佩服不已。好在讀書背誦,這小子還算不錯。要不然周元恐怕只有站在縣衙里哀嘆,遇人不淑了。 “陛下受到百姓和朝野的不滿,尤其是百姓,當時賦稅本來就重,百姓想到又要給遼國進貢,豈不是要加稅,頓時流言遍地。先皇考慮到百姓愚昧,善信巫蠱之術。此后幾年,我朝確實出了不少荒唐事,比如說三條腿的蛤蟆進貢之后,變成祥瑞不說,搖身一變成了金蟾,受到先皇敕封。” “但是先皇總覺得用這些祥瑞來誘導百姓,還是差一點。于是他有一天上朝的時候對百官說了一個夢。他夢到了先祖,趙玄朗,而這位先祖趙玄朗大有來歷,乃軒轅皇帝轉世真身。百官自然不信,因為查無此人。唐朝太宗李二就因為認老子為祖宗,被人恥笑。我朝斷不可做此等糊涂事,可是先皇堅持,百官也無奈。” “我知道……”李逵說到一半,捂住了嘴巴,他剛才還答應不插話來著,一轉眼差點有忘了。 周元苦笑道:“算了,想說就說吧!” “唐朝的皇帝姓李,老子也姓李,自然能認祖宗。但是我朝國姓為趙,往前數兩千年,沒有足夠分量的祖宗,胡亂認一個又太跌份,只能造一個出來。”李逵洞悉了真宗皇帝的無奈,言之鑿鑿的一語判定。 其實宋真宗這套辦法真的瞞不住人,朝堂上的袞袞諸公,那個一個不是絕頂聰明的主?都不傻,怎么會相信這等傻話? 可真宗皇帝也說了,這是先祖托夢,大臣們雖然覺得皇帝太荒唐,但也不能職責皇帝做了不該做的夢吧? 更荒唐的是真宗皇帝覺得一個先祖,加上軒轅皇帝的轉世身份還不夠,需要一個證人,而這個證人皇帝也找了,玉皇大帝。這讓百官氣地直撓墻,連盤問證人的機會都沒有啊!所有人都看穿了真宗的荒唐,知道這是謊言,但也是沒辦法拆穿的謊言。于是就由他去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