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25章 首陽書院-《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2/3)頁

    首陽書院雖然比這些書院差了點,也也差不了太多。入學考試都混不過去,豈不是更丟臉?他不僅丟自己的臉,連師祖蘇軾的臉都一起丟了個干凈,對于蘇軾,李云是非常尊敬的,說什么也不能墜了蘇門的威名。

    李云一臉難色,對蘇軾道:“師祖,可是我連入學考試都恐怕過不去。”

    “不是恐怕,是肯定。”李逵一臉不屑,理直氣壯道:“師祖,我也通不過入學考試。”

    蘇軾一口陳年老血卡在喉嚨口,就差當著倆個徒孫的面當場噴出來了。入學考試都通不過,這又不是什么長臉的事,你還一臉理直氣壯的說出口,要點臉成嗎?

    李云剛剛想吐槽李逵逮住自己猛踩的卑劣行徑,突然聽到李逵這么說,心里頓時暖洋洋的,好兄弟,一輩子。他原以為就自己基礎差,是學渣,原來李逵和他一樣,都是學渣。這樣想來,頓時心中郁悶之氣一掃而空,心情好了起來。

    蘇軾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覺得自己有點揠苗助長了。李逵讀書還不足一年,學業進步還算可以,但想要考入書院就不現實了。入書院的學子,都是求學十來年,有些甚至快而立之年了。他如何去競爭?

    至于李云,蘇軾看了李云一眼,心中哀嘆:“比李逵都不如的貨色,如何混入書院?”

    不過,他可是文壇宗師,想到了一個兩全之策,對李逵和李云道:“你們不用擔心,就是入學籍而已,以后還在家里學。”

    李逵頓時松了一口氣。

    李云一臉喜色,終于不用被讀書人禍害了。

    至于蘇過,更不用去書院讀書了,他已經下過場。也有了學籍,再說跟著老爹讀書,總好過書院的先生吧?

    于是,蘇軾醞釀了好幾天的計劃,最終還是變成了老樣子。自己教導兒子讀書,然后再多了兩個拖油瓶。

    當然,這是順帶手的事。他的主要目的還是教導自己的兒子蘇過,這是親兒子。蘇軾感覺到自己的兒子應該參加科舉,不能荒廢下去。促使他做出這樣改變的原因是,蘇軾又受刺激了。

    刺激到蘇軾的原因是,他的大兒子蘇邁辭官了。

    當爹的快六十了,做官都做地好好的,可是還年富力強的兒子,卻辭官了,這讓蘇軾有了緊迫感。還不是因為老大沒實力考中進士,大好的歲月都蹉跎在了小吏熬資歷上,這輩子都難以升遷。老二,也是恩蔭,做官期間考中進士的可能性也很低。如此下去,說不定那天也要辭官了。如此下去,說不定老蘇家他這一房,在他的頭上可能要做官坐到頭了。雖說蘇軾對做官也并沒有太在意,因為獲得一個官員的身份對他來說不難。

    進士隨便考的人,就是這么討厭。

    可真要是蘇家的官宦身份到他身上就到頭了,這讓蘇軾絕對難以接受,這是一窩不如一窩,一代不如一代啊!想來想去,小兒子蘇過不是想要參加科舉嗎?

    讓他去,不僅要去,還要考好了,爭取下一科就拿下進士的身份。

    在大宋,沒有進士身份的官員,很悲催。升遷沒有指望,薪俸又低的可憐,甚至還要受到官場同僚的鄙視,艱難無比。當年范純仁要不是在做官期間考中了進士,就算他是范仲淹的兒子,這輩子最大做到知州也坐到頭了。

    蘇邁就是這樣的情況。他甚至比范純仁的情況還要差很多。要是能做縣令、通判之類的官,他也不會辭官。

    蘇邁做官很早,因為蘇軾的原因,幾年前就出仕了。但他是恩蔭官,一開始做倉監,幾年之后獲得升遷,做了縣尉。

    縣尉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大宋雖然冗官嚴重,但很多縣不設縣尉,要是有縣丞,基本上都是縣丞兼縣尉。要是沒有縣丞,由縣令兼了縣丞的事務,才會設置縣尉。管理一縣之地的典獄,緝拿盜賊等事務,雖是一縣之中的第三把交椅,但就官聲來說,還不如主簿好聽,很沒有存在感。

    做了幾年縣尉之后,蘇邁感到升遷無望,而且薪俸少的可憐,干脆辭官了。

    更讓蘇軾無語的是,蘇邁雖說辭官了,很丟臉寫信告訴他,想要去他老丈人家混吃混喝,也就是蘇軾的好友同鄉進士呂陶的家里討生活。太沒有骨氣了,蘇軾接到信,差點沒氣地背過氣去。

    蘇邁啊!

    蘇邁。

    你怎么說也是官宦人家,還是蘇家的長子,怎么可能做女婿上門啃老的事來?

    雖說蘇軾很不關心自己的大兒子。不是因為亡妻的原因,才對大兒子漠不關心。而是因為蘇邁不聰明,至少在蘇軾眼里,自己差點被這個兒子坑死,對兒子心存芥蒂。

    記得當初‘烏臺詩案’,蘇軾被看押在天牢之中。

    大宋監獄不提供伙食,需要親人自己送進大牢里去。送飯,成了年紀還不大的蘇邁的首要重任。

    當時蘇軾和兒子商量好了,皇帝不殺他,送什么吃的都可以。

    一旦皇帝準備殺他了,就送條魚進來。

    有一天,蘇邁發現兜里的錢不夠了,買不起肉,于是就貪便宜在市場上買了一條魚,精心烹飪之后,給蘇軾送去了。看到魚的那一刻,蘇軾哭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