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垂拱殿,郝隨站在了皇帝的身邊,如今的郝隨,一改之前在宮中和皇城外兩頭討好的做事風格,一心一意跟著皇帝。早朝前,皇帝不急不緩的吃著燒餅和羊湯,好有精力在朝堂上和相公們斗智斗勇。隨著對國事的了解越來越多,趙煦越來越覺察到了相公們的不好對付。 他不僅要對國事知之甚詳,還要能有決斷之能。這對于政治經驗并不太豐富的趙煦來說,確實非常不容易。 好在郝隨如今聽話,還能幫著他出出主意。只是郝隨如今的心思只在宮里和家里,和相公們的往來已經絕跡。雖說,按規矩內省押班宦官以前都需要將宮中的部分消息傳遞給宰相,但顯然,如今的皇帝對這種惡政深惡痛絕。 郝隨也不敢頭鐵和皇帝對著來,另外,他有兒子了。 自從有了兒子,郝隨整個人都變了。變得顧家,一有空就往家里跑。別看孩子的爹不是他,但是養在他家里,就是他兒子。 唯一吃虧的是他府邸的女人,不知道便宜了京城街頭多少閑漢。好在孩子長的喜人,眉清目秀的,看著就不像是普通人家的種。 有時候郝隨也會琢磨,自己為什么要借種? 領養一個不香嗎? 大宋宦官娶妻是潮流,但生子,郝隨絕對是獨一份。大部分宦官娶妻,只是為了讓自己有面子。可生兒子,確實有心無力。宦官也是官員,也有品級,官職高了,甚至可以蔭補子孫后代。領養一個嗣子,也是正常宦官的做法。 郝隨是另辟蹊徑,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自從他府中的小妾生了兒子之后,他總覺得在宮中,宮女們對他的眼神有些鄙夷之色。朝臣似乎也和他保持了相當的距離,深怕名聲被郝隨給毀了。但郝隨還是甘之如飴,養育郝家麒麟兒,幸福樂無邊。 “郝隨,你說樞密院職方司會不會已經得到了青塘大捷的消息?這幾日,都不見李清臣討論河湟之戰的建議,他不會隱忍著等著給章相公難堪?” 皇帝放下了奏章,從青塘來京城的快報,路途遙遠,肯定要比信鴿晚上幾天。但職方司作為大宋軍隊的情報機構,在禁軍之中都有探子,也有自己的信息傳遞渠道,并不會比皇帝知道前線的消息晚多少。 可李清臣的按兵不動,讓皇帝不由懷疑起來。 “陛下,奴婢想李樞密要是接到了消息,多半也不敢相信。” 趙煦緩緩點頭,心說:“還真有這個可能,他不是也不信嗎?” 郝隨立刻從假寐的狀態醒來,這才是宦官當值的正常操作。 平日里要讓皇帝感覺不到身邊人的存在,一旦皇帝要問話的時候,立刻精神飽滿,思維敏捷。可是此事郝隨也猜不透,按照他對李逵的了解,童貫的秘折應該是真得。可消息傳遞的太簡單了,就一行字‘十九,大軍克青塘城,俘青塘王阿里骨一下五萬余’。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信鴿也帶不了長篇闊論,可問題是,這消息太震撼了,郝隨不敢信,皇帝也不敢信。 援軍,武器裝備物資都沒送到前線,就已經把唃廝啰國從國王到臣子一鍋端了? 那么青塘唃廝啰國的十萬大軍呢? 去哪兒了? 就是十萬頭豬讓人來殺,也不至于一下子被如此輕松的宰殺吧?去年底,整個秦鳳路被青塘唃廝啰的十萬大軍給揍的潰不成軍,龜縮在幾個大城內,才躲過一劫。 “啟奏陛下,李樞相求見!” “還不快請。” 在早朝之前,李清臣特意求見,一定是特別重要的事,趙煦急切的從龍椅上站起來:“快請。” 李清臣匆忙趕來,手捧著奏章遞給了郝隨之后,心情激蕩道:“陛下,大喜啊!我軍在河湟之地一戰定乾坤!” 趙煦緊了緊拳頭,藏在了龍袍的衣袂之下,心頭激蕩不已,忍不住想要大吼:“朕,果然是天命之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