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是用商業手段,確實不大可能。按照古代的習慣,大規模征發民夫,以省為單位,各州府分段包干,估計用一年時間就能全國主要官道都是水泥路。 這也算是君主集中制下,集中力量干事的優越性。但是,這種方法是不能持久的,因為這是建立在剝削民夫的基礎上。 時間久了,必然會有問題。對于老百姓來說,原本沒有水泥一事,也就沒有這個徭役。 結果水泥出來了,他們要多服一個徭役,哪怕這個水泥路修好了,所有人都會受益,但就老百姓本身來說,估計也沒幾個人愿意服這個水泥勞役。 說不定,因為這個事情,張一凡都會背負罵名,罵他獻這個水泥干啥! 因此,就聽他對朱元璋說道:“父皇,如此做法,我會背負罵名,父皇亦會背負罵名。徭役這種,輕啟不得啊!”朱元璋是農民出身,當然知道徭役會有多不受歡迎。 但是,他確實想修水泥路,還要用水泥來興修水利。這些事情,在他看來,是為國為民,可不是以前王朝那種只是為了個人享受而動用徭役。 此時,他基于對張一凡的了解,不由得有點好奇,便問道:“那你有何法,既能修成官道,興修水利,亦能不勞民,不被百姓所罵?”胡惟庸在邊上聽了,心中不由得嗤笑,哪有這么好的事情,既要又要的,看你怎么回陛下! 可誰知,張一凡聽了,卻是立刻回答道:“有兩種方法,可以避免被百姓罵,卻又能辦成事,各有優缺點。”胡惟庸一聽,更是不信,還兩種方法? 怎么可能!朱元璋也是好奇,立刻追問道:“哪兩種方法,都說來聽聽?”張一凡聽了,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第一種方法,就是改徭役為雇工,所有出工的民夫,都能領到錢,這樣他們就不會有怨言了……”他的這個話還沒說完,就見朱元璋眉頭一皺道:“你不是說錢不能亂印么?要不然,此法倒也可行!”雖然他還是沒理清錢這個復雜事情,但是已經知道大明寶鈔確實不能隨心所欲地印。 要不然,他確實可以給所有民夫發錢,反正就是印一下的事情而已。胡惟庸在邊上聽得有點懵,什么錢不能亂印,我怎么不知道? 張一凡當然不知道他心中想什么,只是繼續回答朱元璋道:“錢確實不能亂印,朝廷一時之間也沒那么多錢,那也沒關系。可以打白條,給每個民工發官府蓋印的白紙,約定最遲多少給清……”朱元璋聽得無語,不得不打斷張一凡道:“那朝廷還是沒錢,如何兌現?” “是啊,駙馬,朝廷的錢糧緊張,就算拖延幾年,怕也沒有那么多錢的!”胡惟庸聽了,連忙附和道。 張一凡聽到,看了他一眼,然后回答朱元璋道:“修完官道之后的水泥作坊還會繼續燒制水泥,這個水泥用來賣錢,用這個錢來兌現百姓手中的白條即可!也就是說,這些白條是以將來水泥收益作為信譽進行背書的。”說到這里,他不等朱元璋發問,就連忙又補充道:“為了能正常維持水泥作坊的運轉,后續水泥作坊要按照正常的作坊管理,里面做工的人要付錢,綜合得到水泥成本,加上一定利潤賣給需要水泥的人,他們可以修房等等,甚至官府要用水泥也要出錢買,如此一來,水泥作坊便能長久運行,所得利潤就能還錢。等白條兌現完了之后,收益再歸官府所有。” “還有,可以提前說明,表現好的民夫,可以優先成為水泥作坊后續的正式雇工賺錢。”胡惟庸聽了之后,挑刺道:“那回頭要是沒人買這個水泥,又如何來錢還那些白條?至少賣不了那么多錢吧?如此做法,怕是不穩妥吧?”張一凡聽到,看著他說道:“也可以采用第二種方法,不要一下鋪開,就不打白條,水泥作坊先賣錢,所得收入再用來修官道,修水利!賣多少修多少!”在他說話的時候,朱元璋一直在思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