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就沒這命了-《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
第(2/3)頁
隨后,朱標在香山縣待了二十多天,時間到了洪武十年十月上旬的時候,便啟程回京了。
這個時候,基本上太子來香山走親戚的事情,終于已經不公開地傳開了。
因此,當朱標走得時候,來送行的人,那是人山人海。
嶺南這邊的人,這輩子可能也就只有這么一次機會能親眼看看太子是長什么樣的,這可是大明未來的皇帝!
另外,太子來了香山縣一趟,壓根沒有改變什么,甚至沒有公開宣傳這個事情,這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肯定了駙馬在香山縣的一切,就讓嶺南這邊的人更是看好了香山縣的未來。
東莞何家,其實在朱標剛來的時候,就知道太子來了的消息,早就偷偷在觀察。
如今,太子走了,什么都沒改變,那便是塵埃落定,說明太子是認可香山縣的一切。
于是,何真便發話了,對他的幾個兒子說道:“我一直有教導你們,為人處世,必須審時度勢,如此方能明哲保身,甚至利用時勢,順勢而為,又能更進一步?!?
說著這話的時候,他表情嚴肅,盯著幾個兒子的眼睛,確保他自己說得話,沒有兒子在敷衍。
“如今,不管朝堂上爭斗如何,皇帝肯定是優勢一方,而太子,則是未來的皇帝。我已經老了,未來你們這一代,想必也是在太子當皇帝的時候要有所作為,如此可保我們何家長盛不衰。而如今來看,駙馬又極得太子看重。因此,我們何家的態度,有必要變一變了?!?
何家,是在何真的手里壯大起來的,他的話,在這個家族,那是一言九鼎的。更不用說,他平日里就非常強調父子、主仆的從屬關系。
因此,他的說話,就算他兒子們的心中有不認可的,卻也沒有一個人敢反對。
此時,就聽何真一個人在那說話道:“等回頭,我會上書,向皇帝奏明,貴兒去東宮效命,相信皇帝肯定會樂意我們何家的表態。”
說到這里,他看向大兒子何榮道:“你呢,必須要去和駙馬接觸,和駙馬搞好關系,支持駙馬在香山縣的一切?!?
“這時候再貼上去?”何榮聽了,忍不住質疑道。
何真一聽,嘆了口氣說道:“確實,這個時候貼上去,其實就是錦上添花,駙馬未必會有多在意。要是在駙馬剛來的時候,就明確站隊,甚至幫他收拾了那個原來的典史,對付了那些海盜的話,那才是雪中送炭,和駙馬的關系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說到這里,他又搖搖頭,露出了一絲苦笑道:“可誰能知道,駙馬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本事,要不然,也不會錯過雪中送炭的機會了!”
何榮聽了,有點不甘心,問何真道:“爹,那是說,駙馬在香山縣做得那些事情,比如糧田歸公分配法,還有那個食鹽官府專賣什么的,都會在其他地方用了?”
何真知道,兒子說這個,是不甘心家里的損失。于是,他就嚴肅了臉色強調道:“當今皇帝可不是普通皇帝,就算放在歷史上,有這能力的皇帝也是絕對罕見的。一旦他認定駙馬的事情確實有利于朱家天下,誰敢阻攔肯定不會有好下場!”
說到這里,他便舉例說道:“永嘉侯就是例子,太子到香山縣來,也是低調地用走親戚的名義,并且他走得時候,能看出來和駙馬的關系很好。如此種種,基本上可以確認,皇帝和太子對于駙馬在香山縣所做得這些,都是滿意的。再不濟,你退一步想……”
何真說著就指了下兒子道:“你自己代入皇帝的位置,不要以你何榮的角度去看香山縣的一切,是不是也會覺得駙馬做得很好?以前的香山縣是什么樣的,想必你是有數的,而如今的香山縣又是如何,這也是有目共睹的!”
何榮聽到這話,嘗試著放下心中的成見,按照他爹的說法去做,頓時,那臉色就變了。
何真見此,便感慨地說道:“真得是沒想到,駙馬小小年紀,只是用了區區一年多的時間,就把香山縣治理得如此出色,歷朝歷代都未有如此之成就的人才!什么名臣,到了駙馬這邊都得羞愧。”
他博覽群書,通古博今,就想不出歷史上能有一個名臣能做到駙馬這樣的!
在又一次感慨了一會之后,他表情嚴肅起來,看著幾個兒子,特別是兩個最為有為的兒子,說道:“駙馬有香山縣的成績在,以后在洪武朝,甚至將來太子登基之后,乃至他活得更久,在太子的太子登基之后,都將在朝堂上有舉重若輕的地位?!?
“就說這洪武朝,以前的話,可能會有人認為駙馬年輕,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他就是說得再有道理,可能也有人不會把他的話當回事。但是,三年之后回去,他說得話,絕對沒有人敢輕視、無視了!”
一口氣說了那么多之后,何真苦口婆心地又說道:“駙馬的將來,只要他不犯大錯,那前途不可限量。所以,放下以前的成見。就那些糧田而已,不要放在心上,一時的損失不用太過計較,交好駙馬,便能換回更大的利益。繼續看駙馬不順眼,和他對著干是絕對不明智,指不定還可能落個家破人亡的結局。我說這么多,該是夠明確了,你們記心里了么?”
何榮和何貴等人互相看看,最終都是答應,聽他們爹的教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