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總結對比-《明初:開局救了個公主》
第(1/3)頁
香山縣這邊,收到了朝廷快馬通報,知道了韓國公領著一大堆官員南下考察全民教化之事。
對此,民間多有議論,但是,張一凡卻是沒操心,愛來不來,來了再說。
就算是韓國公帶隊又如何,他是駙馬都尉,級別和公侯相同,要怎么個接待法,還是要看他心情如何的!
此時的他,正在按照他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忙著。
這不,他召開了縣衙官吏全體會議。
在他們見禮之后,張一凡便對張三說道:“來,你把你的總結拿回去,給其他人都讀一遍?!?
以前張三是不識字的,但是在香山縣的文化氛圍內,他也是發憤圖強,好歹能識得很多字,也能自己寫一些字。
不過,他的字有點慘不忍睹,讓張一凡都找到了優越感。
這不,張一凡說完,便把案頭上的那張紙,往前送了送,然后一拍,示意張三自己拿去。
其他人聽著駙馬爺這話,不知道張三寫了啥總結,一時之間都有點好奇。
基于張三剛被駙馬爺罰過,他們大概猜測,估計是檢討保證之類的。
于是,他們一個個都是心情愉悅地豎起耳朵,準備聽笑話。
這倒不是說張三人緣不好,而是大家都是起于微末,互相之間熟悉,這就是個樂子,回頭有可以調侃的了。
張三這邊有點苦逼,過去拿了他的那張紙之后,便開始念了起來。
“樹下(屬下)……回去想了后,覺得外鄉人的好處是,香山縣糞肥變多了,莊家(莊稼)……的收成好多了。還有,我們店里的生意也好多了,賺得錢更多了……”
他的這個總結中有好些個別字,被張一凡圈出來寫了正確的。因此,張三每讀到圈字的地方,都不得不停頓了下,要重新認下字。
其他官吏聽到他的總結,頓時都有點傻眼,怎么聽著好像是外鄉人的好處,這是什么意思?
張三讀了好長一會,才把他的幾百個字艱難地讀完了。
張一凡發現,他額頭是一頭的汗。
也是,如今香山縣的天氣還是很熱的。但是,大堂內不是有冰塊放著降溫的么?
“駙馬,屬下念完了。”張三順手抹了下汗說道。
張一凡聽了,便看著堂下這些官吏說道:“你們也都討論下吧,我們香山縣的外鄉人越來越多,是好事還是壞事,理由是什么?”
本地人和外鄉人之間的矛盾,雖然沒有爆發,卻是有的。并且基于人性之自私,總覺得外鄉人是來搶錢,占香山人的便宜。
對于這種認識,張一凡覺得,有必要先在官吏層面達成統一認識,然后再去社會上宣傳。
當然了,任何會議,都不能自由發揮,那樣開會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沒結果。
因此,張一凡就先讓典史張三讀了他總結出來的外鄉人好處,就等于是給本次會議定下了一個基調,就是外鄉人帶來的好處。
意思就是說,暢所欲言,可以談外鄉人的好處和壞處,但是,總歸來說,還是要以好處為重,這便是會議的主題。
這不,這些官吏雖然是普通百姓提拔而來,可畢竟當了一年多,快兩年的基層官吏,看上官眼色已經是不用教,自己都會了的。
于是,在張一凡的示意下,這些人便開始補充起來了。
“我們坊都錢老二他們開的客棧,就因為外鄉人來得多,都賺大錢了。如果沒有外鄉人,哪還能娶小妾,連媳婦都娶不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