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香山縣的一切,不親眼來目睹,那是真不會相信的。 以李善長對朱元璋的了解,他感覺香山縣這邊的政策,會有很多被朱元璋拿去在全天下推行。 這個駙馬,在治政方面,真得是了不起! 本來的話,李善長還期待查出駙馬在經(jīng)濟方面的問題,畢竟誰不愛錢? 結(jié)果沒想到,調(diào)查一番之后,他發(fā)現(xiàn),香山縣之所以會怎么快速發(fā)展,吸引人口聚集,除了香山縣政策之外,還有駙馬把他發(fā)明出來的東西,或者干脆說吧,就是聚寶盆,貢獻了出來。如此,才使得香山縣縣衙有了很多錢,從而能做那么多的事情。 人家?guī)资f貫錢,甚至還有更多都捐出來了,還會貪其中的一點小錢? 就算人家真拿了又如何,誰會在意? 不過李善長終歸還是沒有白來一趟,因為他發(fā)現(xiàn),駙馬雖然自己膽小,但是對待番邦小國的問題上,更傾向于喊打喊殺。 為了確認這一點,李善長甚至還找了機會試探了駙馬,確認這點沒錯。 兵事上,好大喜功,顯然不知道兵事和治政是完全兩碼事。 有了這個認識,李善長也就可以開心地回去了。等到了朝堂上之后,就往這個方面下手,捧得駙馬飄飄然,以為自己很厲害,最好就讓他去滅個番邦,不說他死在戰(zhàn)場上,打個敗仗那也是極好的啊! 就這么的,一行人便踏上了歸途,終于趕在了年底之前,回到了南京。 在路上的時候,李善長已經(jīng)明里暗里地提及,說香山縣多么多么好,意思是替香山縣,替駙馬多宣傳。 香山縣本來就是極好的,太師這么一暗示之下,這些官員回到南京,當然有人會問起,那就是一個勁地夸了。 與此同時,不少官員得到提醒,也開始往香山縣那邊派人去做生意,賺錢補貼俸祿之不足,總好過貪腐被剝皮充草吧? 由李善長口中出來的那句評語:駙馬真得是天縱奇才,實乃我大明開國以來治政第一能臣也!也在京師開始流傳。 這么一來,把一個人給惹惱了,這個人便是胡惟庸了。 鄧愈當了中宰相之后,推說對其他不擅長,就只是在涉及兵事上的奏章,才給出意見,其他不過問。 汪廣洋還是和以前差不多,沉迷于酒色,政務(wù)基本上不處理。 換句話說,大部分活,都是胡惟庸在干,他給出處理結(jié)果,然后送東宮那邊,再轉(zhuǎn)皇帝。 經(jīng)過他手處理的那些,大部分都是準奏,很少有駁回的,多少讓胡惟庸有了一點安慰。 但是,如今京師這邊都在傳說,那駙馬是大明開國第一治政能臣,那他算什么?他這個位置,是不是也要那駙馬來當了? 胡惟庸對此真得很惱怒,可是他一查源頭,發(fā)現(xiàn)這句話最先說的人,竟然還是他親家,韓國公所說,他就郁悶了。 不得已,他也讓人傳播一個信息:駙馬治理一個縣的能力確實不錯,但是要治理更大的地方,還是太年輕了! 這種話,對于沒去過香山縣的人,還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畢竟駙馬的年齡,就在那擺著的。 對于這些,朱元璋都沒有去理會。這時候,他正和太子朱標,針對張一凡的奏章在說事呢! 只聽朱元璋對已經(jīng)看完張一凡奏章的朱標說道:「有關(guān)驛站的這個提法,不是沒有道理,這一點,是我以前沒有想過的。」 朱標聽了,感慨地點點頭說道:「一凡的見微知著能力,確實是一等一的強。驛站費用的事情,自古以來便是如此,平常人壓根不會覺得有何不妥。但是,太師一行人去了一次香山縣,他便提出了這種方式的不合理!并且以香山縣的費用為依據(jù),事實俱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