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等他們一走,周王便主動湊近張一凡,低聲說道:「姐夫,我又請了不少郎中,然后去全國各地搜集醫(yī)書,讓他們先整理整理,你看這個法子怎么樣?」 張一凡聽了,立刻露出贊許之色,點頭說道:「你這個想法很好啊,要是錢不夠的話,來找我好了?!? 周王一聽,連忙搖頭說道:「夠,夠,夠,馬上就過年了,父皇母后還會有賞賜,夠用了。」 把中醫(yī)有系統(tǒng)的整理出來,這絕對是好事,張一凡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因此,他便伸手出去拍拍周王的肩膀說道:「你是在做一件千古流芳的好事,后世百姓都會記住你,感恩你的?!? 周王一聽,頓時腰板都硬了一分,興奮地說道:「那我走了!」 張一凡點點頭,目送周王上了轎子遠(yuǎn)去。 隨后,他正要和朱鏡靜返回府里時,忽然看到,街道上有兩個人,雙手伸在袖子里,就那么卷著,彎著腰,匆匆而過。 他們身上的衣裳,似乎并不怎么保暖,一副被寒風(fēng)摧殘的樣子。 這讓張一凡一下記起來,有個事情還沒做。 如今玻璃廠的事情,其實已經(jīng)定下,就等年后春暖花開,就可以尋一處好的廠址開工建設(shè)。 這么一來,那有必要解決這個天冷的問題了。或許這話說得過于夸大,但至少也該減少點寒冷的肆虐。 這么想著,張一凡讓朱鏡靜先回了溫暖的后院宅子,而他自己,則去了府里仆人的住處轉(zhuǎn)了轉(zhuǎn)。 一如他所料,輪值的仆人,有個暖手的手提爐給自己取暖,一如他在后世小時候的那種。腳頭還有一個大的火盆,可以烤火,不過房門卻是開著的。 沒事的仆人,則是在被窩里躺著,這樣就能關(guān)著門,倒也是比較暖和的。 張一凡要過手提爐看了下,是上好的木炭,可以用很久的那種。這也是他不缺錢,在自己府上舍得花錢。 要不然的話,有的木炭會出煙,熏得人難受;有的木炭很快就燒完了。 冬天取暖,后世的時候,在沒有暖氣之前,張一凡記得很清楚,是用蜂窩煤的。 老人都說過蜂窩煤的好,沒有錢的,就自己做,就是煤炭粉和黏土澆水混合,當(dāng)然是要一定比例,然后晾干就能用。 這種蜂窩煤,不但能提供熱量,還能持久,還不會塌成灰,是很實際的東西。 有了蜂窩煤,就算是普通人家,稍微改造下,注意一氧化碳中毒的問題,對于冬天的保暖,也是很有用的。 要是其他人,可能會想著用這個法子賺錢。 但是,對于如今的張一凡來說,他并不缺錢。這種蜂窩煤,對于富人并沒有多少改善,更有利于普通百姓的東西,張一凡也不需要 去賺這個利潤微薄的錢。 因此,接下來的幾天,他便搗鼓了這個蜂窩煤出來,然后就把牛大、牛二叫了過去,讓他們兩人照著這個做,先在柳家村試用一段時間。 怎么做,要注意什么,也都有交代。等到柳家村的人都用起來了,好用了,別的百姓自然會學(xué)著去,倒也不用花費張一凡多少心思。 穿越到了這個年代,利用自己的學(xué)識,能幫這個世界一點,就幫一點,反正也不費什么心思不是! 做完了這個事情,離過年又近了一分。府上的仆人已經(jīng)開始按部就班地準(zhǔn)備過年,購置過年所需的食物之類。 張一凡想著,估計年前也沒什么事情了。結(jié)果沒想到,朱元璋派了個宦官到他這邊傳旨,讓他立刻去一趟宮里。 一看傳旨宦官的臉色,張一凡便知道,怕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便匆匆趕往宮里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