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61章以我心代天心,以我意代天意【求訂閱】-《我,截教大師兄,加入聊天群》


    第(1/3)頁

    直播間。

    看到真人帶著朱元璋跑到江南,坐看某個小縣令斷案。

    群員們都大為驚奇,這又是鬧哪一出?

    待看完整個斷案過程之后,所有群員都沉默了。

    這種事情,屢見不鮮,對群員來說很常見。

    無外乎是土地兼并,至于手段,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封建王朝之所以會陷入三百年不斷輪回的怪圈,土地兼并當居首功。

    貧富差距的產生,便會導致土地兼并的發生,而土地兼并又會導致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開。

    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富者阡陌成群,窮者無立錐之地的情況也就成了常態。..

    接下來,便是階級固化,富人們擁有各種各樣的優勢,所以入仕的幾率要比窮人高。

    擁有了權力之后,進一步剝削底層窮人,引爆那根導火索,上演一幕幕農民起義,王朝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沒落。

    不過,令群員們好奇的是,一般這種事情都是發生在王朝中期或是后期。

    但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才成立一天呢,天下間就已經有了土地兼并的苗頭。

    「土地兼并,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哎,底層的百姓苦啊!幾千年來,百姓什么時候真正的幸福過?」

    葉凡感嘆了一句。

    「按理來說,這黃世仁不會做得如此急躁才對,我仔細研究過鄉鎮的小農經濟,一般的地主都不會殺雞取卵,哪怕剝削百姓也不會干這種一刀子買賣,而是溫水煮青蛙慢慢來?!?

    寇仲摸了摸下巴,有些疑惑的說道。

    「咦,這一點我還真的知道,寇仲你不知道那是因為隋唐時的經濟以糧食為主要來源。因此,無論是朝廷還是地主,與底層的百姓都保持著一個相對克制的態度。那就是,既剝削農民,又不會讓他們活不下去,也就是滿清的三十三兩銀子政策。」

    王超打開電腦在網上查了一下,說道:「宋元時期,小手工業資本興起,大地主的主要產出由土地轉為手工商業,他們就沒有耐心再侍弄土地,而是想通過經商賺快錢、賺大錢。因此,對待底層農民也就沒了之前的耐心,這種殺雞取卵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一點,也是為何兩宋之時,農民起義的數量為歷朝之最的原因了?!?

    「因為地主們開始向資本家轉變,他們改變了以往溫和的方式,不再將底層農民視為生產工具,下起手來自然也就不會留情,逼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事,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而朱元璋剛剛建立大明,還沒有頒布大明律法,民間大多還是以元律為主。直到大明律法頒布之后,規定了士農工商的戶籍不可轉變,有效遏制了商業發展的苗頭,這才給了底層農民一條活路,沒有被資本家給逼死?!?

    「所以,朱元璋頒布的戶籍制度算是給大明王朝續了一波命,要不然啊,大明王朝可能挺不到一百年就覆滅了?!?

    洋洋灑灑的說了一通之后,王超才停下來。

    這個說法是他在網上找到的,是一個歷史系教授講課時所說。

    王超琢磨了一下,還真挺像那么回事,便對著網上的信息念了一遍。

    「這樣說的話,倒也有幾分道理。」

    「確實,明朝中后期全面崩盤,除了東林黨、江浙黨以及閹黨之爭,資本主義的萌芽也脫不了關系?!?

    「對,八大晉商為我大清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就是華夏資本家的典范?!?

    「呵呵,難怪老馬會說,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

    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

    「這些資本家的心都是黑的,說喪盡天良都算是表揚他們了?!?

    其他群員聽了王超的一番述說之后,一個個都恍然大悟,徹底明白了過來。

    是啊,剛剛真人與朱元璋所看到的縣令斷案,不過是天下大勢中的一個縮影而已。

    看似只是一個小地主與普通農民之間的事,實際上卻是關乎整個天下的大事。

    同時,這是農民和資本家之間的階級矛盾,天然就不可調和。

    ....

    場中。

    看完了縣令斷案之后,李長生帶著朱元璋離開了縣衙。

    「圣父是想告訴咱,這天下沒有永恒的王朝嗎?」

    一路上,朱元璋都在考慮李長生帶他看這一幕的用意。

    他雖然從小沒念過書,但起兵之后,也時常讀書,還請大儒教導自己。

    所以,朱元璋是知道歷史的,并不是完全的文盲。

    他知道,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以來,中原華夏沒有永遠不倒的王朝。

    哪怕開國君主再英明,定下的法律再森嚴,治下的官員再廉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終究還是會爆發出如階級矛盾、社會矛盾、土地矛盾....等等各種矛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