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感言(內含大量劇透)-《廢土漂流記》
第(1/3)頁
提醒:內含大量劇透
——
想了很多,最后還是以大家所看到的方式結尾了。
原本計劃里,是準備在第四卷再填補一些細節的。
比如,母體是如何運轉的,是如何吞噬牲畜,再將其轉化為“衛兵”的,菌獸又是如何姿態百變,邊界線那邊又發生了如何的戰爭,外面的世界到底變成了什么樣子,三年后的人類又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他們對“海拉”又進行了何等的實驗。
但最終因為我個人行程上的一些安排,取消了。
編劇里說,當一個片段刪掉對劇情毫無影響的時候,那么它就是無效片段。
想過后,也覺得沒有必要再寫,畢竟這本書的中心是“人”,而不是“世界觀”。
一開始,整個故事框架就是按電影的故事框架設計的,所以最后也按照電影劇本的標準,不添加多余的冗雜劇情。
關于框架,前三卷其實是按電影的“三幕式”結構設計的。
“第一幕”認識主角,主角戰勝小部分的困難(并非真正的困難),取得一定的成功。
“第二幕”,主角遇見真正的難題,遇上挫敗,失去之前所擁有的東西,但經歷了“事件”后,取回力量,得到新的幫助。
“第三幕”,劇情在這里要求螺旋上升,整個故事的高潮部分,要求烈度,并且要出現至少兩次意外,然后以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方式,解決難題。
之后會有一個情緒落地的環節,一般占劇本的5%,就是第四卷的內容了。
總體上,整本書是按照這個節奏設計的。
應該明顯能感覺得到第三卷的節奏很快,第二卷相對壓抑,第一卷相對輕松。
第三卷我認為是最好看最精彩的一卷,完結后,把整本書串起來,一次性讀完,觀感應該比追讀好很多,畢竟本身是按照電影式的結構設計的,很多的伏筆,要看完才能懂。
雖然字數不多,但故事是很完整的。
幾乎每個人物我都為他們準備了“直面內心的掙扎”。
京元是“人性”和“愛”,他真正的愿望,其實不是當一個人,而是擁有“愛”,每一次面臨“人性”和“愛”的抉擇,他都選擇了“愛”,哪怕要失去“人性”,要面臨痛苦的“掙扎”。
唐雪亦然,她以為自己怕死,其實怕的不是死,對她來說,有比死更可怕的東西,所以她選擇了威脅蘇婉清,獨自駕車,去黑暗的,充斥怪物的廢墟當中,尋找那微乎其微的可能性,死亡的恐懼對直面內心的她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小白,也有這樣的經歷,當主人摔倒時,它選擇引走尸群,哪怕它平時聽到一點聲音都要躲起來。
小蕓兒,她的性格是最好懂的,她絕不會背叛她所選擇的,任何外在的事物,都無法影響她的自我,要嘗試著改變她,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需要長久的努力和堅持,而且她大概率不會理會你,最好改變她的辦法是陪伴,五年,十年的陪伴,讓她習慣了一樣東西,她就不會愿意改變了。
第(1/3)頁